首页 > 诗人 > 先秦诗人 > 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记载范围: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也有说法认为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

主要内容: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书中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并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 战国策的诗文(1篇)战国策的名句(0条)
三、结构体例

分卷:全书共三十三卷

分类:分为“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

篇数:共497篇(有少量缺失,后经曾巩等人校补)

四、版本流传

成书过程:《战国策》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刘向在校理皇家书库时,对所见的“中战国策书”等材料进行了编撰,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版本变迁:历经宋、元、明等多个朝代的修补和传抄翻刻,现存版本与最初版本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五、文学特色

善于述事明理:描写人物形象逼真,大量运用寓言、譬喻。

语言生动:富于文采,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影响深远:对中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六、学术价值

历史价值:虽然部分篇章内容荒诞、缺乏历史依据,但另一部分则依托历史事实,对研究战国历史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战国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价值: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战国策》是一部集历史、文学、思想于一体的古籍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先秦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