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1910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七日),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府金华县畈田蒋村(今属金华市金东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大叶荷”养育至五岁。
1928年,艾青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后改为国立艺术院),开始学习绘画。同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艾青前往巴黎勤工俭学,继续深造绘画,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29年至1932年,艾青留学法国期间,不仅学习了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和文森特·梵高的绘画技巧,还深受马雅可夫斯基和比利时诗人埃米尔·维尔哈伦诗歌的影响,同时接触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二、文学创作生涯
1932年1月,艾青启程归国。归国途中,他写下了《那边》等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同年5月,艾青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7月,他因被指控为颠覆政府而被国民党密探逮捕入狱,判处有期徒刑6年。在狱中,艾青创作了《芦笛》、《透明的夜》、《巴黎》、《马赛》等许多诗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为艾青的成名作。这首诗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艾青也因此一举成名。
1934年,艾青根据“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艾青”作笔名,并在《春光》上发表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
1935年,艾青出狱后,到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半年,随后又流浪到上海。1936年,他在上海自费出版了首本诗集《大堰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并先后到武汉、西安、桂林等地进行宣传。1940年,他抵达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艾青赴延安,任《诗刊》主编,在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他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诗集,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三、人生波折与复出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出面保护艾青,特意把艾青安排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1976年10月起,艾青重新开始写作。1979年平反后,他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并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复出后,艾青创作了诗集《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等,其中《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四、荣誉与逝世
1985年,艾青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对他文学成就的极高肯定。
1991年,5卷本《艾青全集》出版,收录了他一生的主要诗作和理论著作。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6岁。
综上所述,艾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文学追求。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