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近现代诗人 > 普希金

普希金简介

普希金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与作家,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一、早年生活与教育

出生日期:1799年6月6日

出生地: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

教育背景:1811年,普希金随伯父前往彼得堡,并考入设在彼得堡近郊的皇村学校。在校期间,他接受了进步的自由思想,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普希金的诗文(1篇)普希金的名句(0条)
二、文学创作生涯

早期作品:1814年,普希金的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这是他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1817年)和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1820年),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中期创作:普希金的作品在中期逐渐触及社会现实,如诗歌《自由颂》(1817年)和《致恰达耶夫》(1818年),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反对沙皇暴政、渴求自由的思想。因此,他一度遭到传讯和流放。在流放期间,他游历了高加索山区、顿河草原等地,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并完成了长诗《高加索的俘虏》

(1821年)等作品。

后期成就:回到莫斯科后,普希金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年)、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5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童话、小说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的作品。

三、个人生活与遭遇

婚姻: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与娜·尼·冈察洛娃结婚。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冈察洛娃的轻浮和虚荣给普希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不幸逝世:1837年2月7日,普希金因不满法国籍纨绔子弟丹特斯对妻子的追求,提出决斗。2月8日,在决斗中,普希金遭到丹特斯致命的一枪,并于2月10日因伤势过重逝世,年仅38岁。

四、后世影响与荣誉

文学地位:普希金是俄国近代文学和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反映当时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在各种文学体裁上都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纪念活动:普希金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纪念。他的故居被改为博物馆,供后人瞻仰。此外,俄罗斯还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和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

综上所述,普希金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俄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俄国文学宝库,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近现代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