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曹勋幼承家训,早通文艺,亦有能文声。入太学后,负时名。
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以恩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同进士出身,然仍留武选。
靖康之祸
靖康元年(1126年),为阁门宣赞舍人,勾当龙德宫。
曹勋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
南宋时期
建炎元年(1127年)秋,曹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上疏条陈恢复大计,言颇切直,触怒执政,后辗转泉南、江淮间,九年不迁秩。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议成,曹勋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服金人归还徽宗灵柩,被秦桧猜忌,因乞祠禄,退居天台。
绍兴十四年(1144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又两次使金,占窥敌情。
绍兴三十年(1160年),提举万寿观。
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起提举皇城司,旋致仕。
晚年与逝世
淳熙元年(1174年),曹勋去世,年七十余。
三、文学成就
曹勋历仕四朝,故诗中多当时见闻,尤以使金诗最为重要。
词多应制咏物之作,与其父偏好俗体不同,多见一时中兴之盛,亦颇涉及宫廷郊庙乐章,颇为典雅中正。
遗著由子曹耜辑为《松隐集》40卷,今传,有《嘉业堂丛书》本等。另有笔记《北狩见闻录》1卷、词集《松隐乐府》3卷等。
四、人物评价
曹勋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作为一位历经四朝的大臣,他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曹勋的名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