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啊人

【七律】人啊人

【七律】人啊人

宇宙恢恢其广袤 唯心所造系根尘 

红花烂熳终黄土 绿水离澌化白云 

往世因缘连此岸 来生果报问谁人

三科四大皆虚妄 业力随身附识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

[1]人啊人:2023年广东话新歌。陈奕迅主唱、周耀辉填词、林家谦作曲、李荣浩编曲、陈奕迅林家谦监制。启发自蛀虫米。

[2]宇宙:“往古来今调之宙,四方上下调之宇”《文子,自然》先秦·文子

[3]广袤:土地面绩。“南北日袤,东西日广。”《说文解字》东汉,许慎[4]根尘:因为根尘而令人类意识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佛教用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

[5]红花烂熳:“春风庭院少迟留,烂熳红英带雨羞。”《雨中赏蔷薇》宋·顾逢

[6]终黄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唐·杜甫[7]此岸:佛教上指烦恼、轮回的世界。相对于解脱、没有烦恼的涅槃彼岸而言。

[8]三科:佛教用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合称。

[9]四大:佛教用语。指地、水、火、风,乃组成宇宙、人身的基本元素。[10]识神:佛教用语。主导著有情众生轮回的心识。意义近于阿赖耶识。

这是一首具有哲理性和佛教色彩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生命、因果和业力的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

翻译:

宇宙恢恢其广袤宇宙浩渺无垠,广阔无边。

唯心所造系根尘这一切都是心识所造,与根尘(六根与六尘的合称,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关联。

红花烂熳终黄土鲜艳的花朵虽然绚烂一时,但最终都会化为黄土。

绿水离澌化白云清澈的绿水一旦结冰融化,也会变成天上的白云。

往世因缘连此岸前世的因缘牵引着众生到达今生。

来生果报问谁人关于来生的果报,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三科四大皆虚妄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和四大(地、水、火、风)都是虚妄不实的。

业力随身附识神业力(佛教中指由过去行为所累积的善恶力量)始终伴随着识神(指人的意识或灵魂)。

赏析:

这首诗以宇宙为背景,通过描绘红花绿水等自然现象,引出了对生命、因果和业力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佛教中关于“万法唯心造”、“因缘果报”和“业力随身”的教义。

首联“宇宙恢恢其广袤,唯心所造系根尘”点明了宇宙的无垠和心识的重要性。在佛教中,心识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投射。

颔联“红花烂熳终黄土,绿水离澌化白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红花绿水虽然美丽,但终究会化为黄土和白云,消失在世间。

颈联“往世因缘连此岸,来生果报问谁人”则探讨了因果和业力的关系。前世的因缘决定了今生的命运,而来生的果报则是无法预知的。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三科四大皆虚妄,业力随身附识神”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教中的教义。三科和四大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有业力才是真实的、始终伴随着人的意识。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认清现实、摆脱虚妄的执着,同时也强调了业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佛教教义的融入,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生命、因果和业力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