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陈子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早年诗歌风格颇绮丽,代表作有《昔昔盐》等。中经明清易代之变,晚年饱遭飘零之苦,诗风变为悲凉凄苦,多写亡国悲愤。沈德潜评其诗“丽而有骨,原本义山,近代中可俪杨升庵”。卓尔堪评其诗“多板荡黍离之感”,潘飞泉说陈子升的诗“伤怀故国,感愤时事,篇中有血,自不可磨灭”。 著作:陈子升著有《东洲草堂遗集》26卷,其中诗集18卷,余为词与曲,刻于康熙元年。此外,他还著有《中洲草堂诗》23卷、《砚集》1卷等作品。
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作为西藏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一位杰出的民歌诗人。以下是对他的简介和生平的详细梳理:
身份:第六世达赖喇嘛,藏族著名诗人。 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民族:门巴族(按照今日中国56个少数民族分类标准,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出生日期:1683年3月1日(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 逝世日期:1706年11月15日(据传在押解途中圆寂,终年23岁)。凌廷堪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少赋异禀,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凌廷堪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杨庆徵
清代诗人杨庆徵,字燕又,无锡人,是一位在文学领域有着独特贡献的文人。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背景 字号与籍贯:杨庆徵,字燕又,无锡人。这一信息直接来源于古诗文网等权威文化类网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身份与经历:他是一位诸生,即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遇,未能如愿进入仕途,这促使他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汪中
(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