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野王

顾野王

顾野王(519-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取得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长期居于亭林(今属上海金山区),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有《玉篇》。陈太建十三年卒,诏赠秘书监、右卫将军。后代顾炎武,清初思想家 ,号亭林,亦称顾亭林,以期追慕先人之意。

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谭用之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其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以下是对《周易》的详细介绍:
基本组成: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与《连山》和《归藏》并称为“三易”。然而,《连山》和《归藏》在秦汉时期已失传。
《易经》主要包含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个卦和爻都有各自的说明(卦辞、爻辞),用于占卜。
《易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为《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形成背景:
《周易》的形成过程被称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创立了八卦,记录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提出“刚柔相对”的理论;近古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进行了注解,形成了《易传》。
核心思想:
《周易》的基本概念是阴阳,用阴阳范畴来归纳刚柔、仁义、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简易)来认识、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变易)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不易)。
历史发展: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也随之发生分化,形成了儒门易、筮术易和道家易等流派。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在宋代,朱熹提出了易学发展阶段说,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发展了宋代易学。
应用领域:
在周朝时期,《周易》被应用于军事预测,称为“军卜”。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常常派遣卜筮师进行占卜,以预测未来和指导政策。
风水学是《周易》在家居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合理布局、色彩和材料选择来营造愉悦的居住环境,提升家人的运势与健康。
影响: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
它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周易》是一部融合了自然哲学、人文实践、占卜预测和风水学等多种元素的经典之作,其思想深远,影响广泛。

刘永之

刘永之

刘永之少时随父宦游,这一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阅历,也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致力于《春秋》学的研究,同时在诗文和书法领域也有深厚的造诣。他与当时的文人杨伯谦、彭声等人常常讲论风雅,共同推动文学的发展,其文学才华在当时广受赞誉,被众人所宗仰。

明洪武初年,刘永之被征召至金陵(今南京),但因重听(听力不佳)而辞归。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在仕途上大展宏图,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王褒

王褒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墨池坝)人。其生卒年失载,只知他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洞箫赋》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陈抟

陈抟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卢炳

卢炳

本名:卢炳

字:叔阳(一作叔易)

号:丑斋

所处时代:宋代

约在世时间:宋高宗绍兴初前后(约公元1131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