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纪昀的名句 >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出自清代纪昀的《狼子野心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译文及注释

沧州一带靠海煮盐的地方,称为灶泡。这里绵延数百里,都是盐碱地不能耕种,荒草连天,和边塞的景象差不多,所以狼常常在这里挖洞做窝。捕狼的人在地上挖个洞,深有几尺,宽三四尺,用板子盖上,在板子上挖一个像盆一样大的圆孔,样子就像给犯人戴的枷锁一样。人蹲在洞里,带着小狗或小猪,捶打让它们发出叫声。狼听到声音就会来,一定会用爪子伸到洞里抓取。这时人立即握住狼的爪子站起来,把狼背回家。狼被一块板子隔着,爪牙无法施展它们的威力。但是有时遇到狼群一起行动,那么也能搏击撕咬。所以狼看到人就用嘴贴在地上嚎叫,群狼就会聚集起来,好像听从号令一样,这对路上的行人也构成了威胁。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处得很和睦。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看会发生什么。只见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侄虞惇那里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鉴赏

全文通过描述捕狼的方法和狼被驯养后仍然暴露出的本性,表达了作者对狼子野心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性中潜在危险的警示。文章首先介绍了沧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和狼的生活习性,为后文的捕狼和狼的行为提供了背景。接着,通过描述捕狼者的智慧和狼被捕获的经过,展现了人与狼之间的斗争和智慧。然后,通过富室养狼的故事,揭示了狼即使被驯养,其本性仍然难以改变,最终还是会暴露出凶恶的一面。

全文在表达上采用了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与狼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狼的狡猾与凶残。同时,作者也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使外表看起来温顺无害,但内心可能仍然隐藏着不可预测的危险。因此,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外表的迷惑。

在情感表达上,全文透露出作者对狼子野心的厌恶和对人性中潜在危险的担忧。作者通过富室养狼的故事,警示人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这种警示和担忧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纪昀简介

清代·纪昀的简介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纪昀的诗(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