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浪点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50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吴怀晨,生于1977年,是位哲学博士、浪行者兼诗人,曾因为冲浪而浪居在我们东南沿海的一些小乡镇,十分熟悉东部的大山大海,现任台北艺术大学副教授。
本书分成三部分:辑一是作者个人的冲浪史;辑二介绍一些传奇冲浪人的故事;辑三描写东海岸的风土民情,最后收束在冲浪天后钮臻琳的传奇人生上。
我的观点

浪人,看似无依无靠却实际的依凭着大自然,一道道的浪,是他们的食粮,海滨,是他们的故乡,海的湛蓝中有着迷人的魅力,让一个个灵魂辞别物质、辞别名誉,转而投向它的怀抱。
书中的各个浪人,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钱没了就去打个工、批个货来卖,有了钱就继续打滚于浪花之中,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与流浪汉是同一层级的,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癡迷?是冲浪吗?是海洋吗?或许是本能吧!几万年以前,我们整日穿梭于大自然中,无时不与其接触;如今,我们已被禁锢在水泥丛林中,日日夜夜面对的是闪烁的萤幕,已经有多久没有静心感受风的流动?是否还记得河水的清澈与温柔?上次问候树木是什么时候?
与大自然相处,对于社会地位跟影响力可能影响不大,在极地生存一年、旷野漫步两年、在丛林探索三年,这种经验令人钦佩,却不能使你月入十万或成为总统,那,何苦呢?作者来回于家与浪点间,不只满足了冲浪的欲望,也认识了各个冲浪人与他们的故事,觅着路走访了山中的隐密村庄,在不同的角度与时间,惊奇山的巍峨、海的澎湃、云的幻化,视野的开阔,心境的转换,无形中已被大地重新陶冶雕塑。
因此,在作者笔下的浪人们,都发展出一套有别于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Uncle Bob,老海人,生于澳洲却定居台东,妻儿在台北,开设的工厂在上海,如此复杂的状况,只为了能随时冲浪,他是一匹孤傲的狼,循着海的味道,在异国的浪上驰骋了几十年;阿郎,纯粹的自由浪人,他想冲浪便冲浪,想打鼓就打鼓,要做木工就去学师,他是风,丢去了包袱的重量,拂过一个个的浪花;于导,生活哲学家,曾在金山的小村落改造一间老屋,后来又移至乌石港敲敲打打,一个导演,一部拍了十几年片长八又二分之一分钟的浪人纪录片,他的眼捕捉自然,捕捉美感,捕捉纯粹的人浪合一。
就这样,这些人们行走于东海岸的大地,熟稔太平洋旁的人事物,而我们呢?在台北的我,连新北市的各区都未寻访过,如何自称为台北人?如何自称为我们人?我们对于各地的风土民情似乎不重视,时间的故事散落在山林间,拾起,抑或是遗忘,剩余的时间已不容许我们深思。
浪人,看似无依无靠却实际的依凭着大自然,他们与大自然相处,与大自然对话,用身体感受海几十亿年来的记忆,收取了黝黑的肌肤和盐的结晶,呼吸着微咸的海风,躺靠着崇山峻岭,脚边,是储存海味的贝壳。他们在浪上澎湃,在滩上沉静,日复一日,他们成为"世界"这本书的少数读者,翻阅着东海岸的海滨和遗世的蓬岛,直到天色暗了,阖起,在归途上随着海的韵律唱着歌,一路上,山和着,海和着,大地也和着。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5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307.html
上一篇
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
坚持不懈,梦想才可能到手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