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若虚的诗 >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祇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鉴赏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重点在于「月」,由月出写到月落。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全诗叁十六句,四句一转韵,每韵构成一个小段落。

「春江」四句,描写春天的江面,潮水涨满,江和海已经分不开来,连成一片了。跟随潮水涌起来的,是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它闪烁的光华,随着波浪在江面延展,越展越阔,越阔越远,伸展到无边无际的远处。在这美丽的春夜,哪一条江流没有月亮的光华在闪耀呢?

「江流」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江水曲折地绕着遍佈花草的塬野流过,明月随着江水而来,把它的光辉投在花林上,使枝头的繁花像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月色皎洁如霜,缓缓流泻到地面上,铺满了江滩,白沙与月色交融,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江天」四句,先写江天一色,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更加明亮。诗人对着皎皎明月,不禁思索起来,提出一些疑问。谁在江边第一个看见这轮明月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它的光辉投向人间呢?

「人生」四句,由疑问转为感叹: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传接下去,但江月却年復一年没有甚么变化,好像在等待着甚么人似的,可是总等不到。长江不停地送走滔滔的流水,却不见它把所期待的人带回来。

诗人由月的孤单(「孤月轮」)联想到月的期待(「待何人」),再由月的期待联想到人的期待。「白云」四句,写出分隔两地的人的离愁别绪。白云轻轻地飘去,象徵游子浪迹天涯,引出曾在渡头为他送别的人的思念。同样的月光之下,谁家的游子乘着

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谁家的女子在楼头想念着那在外飘荡的人呢?

接着,诗人把笔触集中在女子的身上。「可怜」四句,写楼头的明月总是在她的眼底徘徊不去,直要照到她的妆臺旁边。月光照在她的门帘上,她捲起帘子也不可以把它捲去;月光照到捣衣的砧石上,任凭她拂了又拂,它仍然不断重现。月光对人那样依恋,却又是那样的恼人,使她不能忘记在同一月光下在远方的丈夫。

「此时」四句,表现了女子的痴心与怅惘。大家虽共望明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唿唤。她希望随着月光投入对方的怀抱,但愿望落空了。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对方的身边,善于潜跃的鱼龙就也只能泛起一阵阵波纹,而未能游到他的跟前,楼上的女子又怎么能够和远方的丈夫相见呢?况且两地远隔,连书信也难互通。

「昨夜」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女子回想昨夜的梦境:閒潭落花,春已过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梦境与实境,一样令人伤怀,只见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向西边斜落下去,想借明月来寄託相思也不可能了。

最后四句,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渐渐隐去了,分离的人依然天各一方。最后诗人感叹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色归来!那落月的余辉,只能带着人间的离情别绪,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罢了。

概要地说,此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

(一)清丽的画意

诗中「月」这一主体事物,在诗中共出现了十四次,是全诗的主线,通贯全篇。这一轮明月,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景色。最初,月亮由海面随波浪涌起,转眼之间,它照遍了春江,照遍了芳甸、花林、汀上,江、天与地都是白茫茫的,如霜似霰,尽是月的光华。这是初月。跟着是月儿升到空中,皎皎一轮孤月,若远若近,欲语无言,使人对着它不禁引起许多奇怪的疑问和感想。再后,是西斜的月。它逐步变得暗淡,逐步隐藏在海雾的迷茫之中。最后是落月。它带着无限感情把余辉散落在所有江树之上。诗人把一夜之间月色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写透了,加上种种景物的衬托,构成了一幅幅清丽的画面。

(二)浓郁的诗情

离别相思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有一些阅歷的人,无论在情侣、夫妇、朋友、亲戚间,或短暂、

或长久,多少尝过别离相思的滋味。本诗就是抒写这一主题。诗人把离情别绪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春将归去,江在流逝,花会凋零,月要西斜,夜使人更感孤独惆怅。诗中把月写得「善解人意」、「一往情深」,处处都是带上人的感情色彩。徘徊楼上的月影,妆臺镜畔的清辉,珠帘内的流照,砧石上的幽光,都是人与月互相渗透,彼此交融,以至「愿逐月华流照君」、「不知乘月几人归」,很明显「月」是离人感情的依託,景与情已浑然成为一体了。

(叁)深邃的哲理

向来很多诗人都喜欢对着月儿,思考人生的问题。月儿是歷久常新的光景,而人事却不断变幻,这一客观事实,引起一代代诗人的迷惘与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人生的短暂的深沉感叹。

这首诗属七言歌行体,「歌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本诗每四句转韵一次,情况如下:

第一至四句,「平」、「生」和「明」,是平声庚韵。

第五至八句,「甸」、「霰」和「见」,是去声霰韵。

第九至十二句,「尘」、「轮」和「人」,是平声真韵。

第十叁至十六句,「已」、「似」和「水」,是上声纸韵。

第十七至二十句,「悠」、「愁」和「楼」,是平声尤韵。

第廿一至廿四句,「徊」、「台」和「来」,是平声灰韵。

第廿五至廿八句,「闻」、「君」和「文」,是平声文韵。

第廿九至卅二句,「花」、「家」和「斜」,是平声麻韵。

第卅叁至卅六句,「雾」、「路」和「树」,是去声遇韵。

平声韵与仄声韵交替使用,使声调显得既整齐而又富于变化。

全诗语言优美自然,既有文人诗作的婉约华美的味道,又有民歌清新明朗的风格,反覆咏叹,令人回味。

张若虚简介

唐代·张若虚的简介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 张若虚的诗(2篇)

猜你喜欢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猛虎行

魏晋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仙人篇

魏晋曹植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唐代陆龟蒙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诀别书

两汉卓文君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鞠歌行

唐代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西洲曲

南北朝南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塘上行

两汉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名都篇

魏晋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芳树

南北朝萧衍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