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译文及注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敕勒川以及阴山的下方,天空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帷帐,笼罩了四面的原野。天空如此高远,仅见一片青蓝色的苍茫,辽阔的平野看不到边际。大风吹过,长草暂时低垂,一群群的牛羊从原野中出现。
“敕勒歌”鉴赏
《敕勒歌》为北方民歌代表作,雄浑自然,短短数句描绘出北方壮丽的景致,如在眼前;无际的平野仿佛以天为帐,一眼望去,天地但感辽阔苍茫。末句是神来之笔:由于长草太过茂盛,竟然掩盖了低头吃草的牛羊,等大风吹过瞬间才惊见无数身影,“吹”、“低”、“见”三字,互为因果,带出了北人的豪迈之气,和一幅生动传神的游牧图!原野和大地本是游牧民族赖以为生的资产,土壤丰饶,便能使健儿们活力充沛。本诗虽然简朴,却有雄壮之气,并充满一股真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卷八十六,是北朝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又名铁勒,种族名,为匈奴族的后裔,北齐时居于朔丹(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描绘了辽阔的草原景象和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文本简朴,格调沉雄。
南北朝乐府简介
南北朝·南北朝乐府的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