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朱淑真的诗 > 谒金门·春半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春半”译文及注释

春天已经过半,眼前的景象触动了我的无限情感。我闲闲地倚遍了十二道栏杆,满心愁绪,可是老天却仿佛视而不见,不管不顾。

这本该是风和日暖的好时节,却全都让给了那莺莺燕燕去享受。院子里落满了花瓣,窗帘也未曾卷起,那遥远的芳草之地,更是让我愁肠寸断。

“谒金门·春半”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倚栏凭眺、满目愁绪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上片开头“春已半”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接着“触目此情无限”一句,通过“触目”与“此情”的关联,表达了词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感触和无限情感。然后,“十二阑干闲倚遍”一句,以“闲倚遍”的动作,描绘了词人无聊至极、愁绪满怀的状态。最后,“愁来天不管”一句,则通过反问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老天无情的责备和对自身愁苦的无奈。

下片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词人的愁苦。“好是风和日暖”一句,以“好是”二字,点明了春天的美好,但紧接着“输与莺莺燕燕”一句,却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自身无法享受春天美好的遗憾和失落。然后,“满院落花帘不卷”一句,以落花的凋零和窗帘的紧闭,进一步烘托了词人的愁苦和无奈。最后,“断肠芳草远”一句,则以“断肠”和“芳草远”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愁肠寸断的情感。

表达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词中既有对春天美好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对自身愁苦的抒发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在面对时光流逝和离别时的深深感伤和无奈。

朱淑真简介

宋代·朱淑真的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朱淑真的诗(4篇)

猜你喜欢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宋代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宋代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代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王若水山水

元代刘永之

谷口寒潮上,厓阴宿雾开。

石桥通窈窕,金栈寄崔嵬。

树暗茅堂闭,波明桂楫回。

山中花落尽,为报豫章台。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代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