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陈子升的诗 > 三闾庙

三闾庙

[清代]:陈子升

汨罗沈自昔,安问后人怜。

古庙临湘水,秋兰薰楚天。

巫歌村社鼓,客至洞庭船。

惭愧生斯世,长沙泪洒然。


“三闾庙”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时代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汨罗江自古便承载着屈原沉江的悲剧,哪里还需问后世之人是否怜悯他。古老的庙宇矗立在湘水之畔,秋日里兰花的香气弥漫在楚国的天空。巫师的歌声与村落中的社鼓声交织在一起,远方的客人乘着船只抵达洞庭湖畔。我惭愧地生活在这个时代,站在长沙之地,不禁泪洒满面。

“三闾庙”鉴赏

历史情怀:首句“汨罗沈自昔,安问后人怜”直接点出了屈原投江的历史事件,透露出诗人对屈原高洁人格的敬仰与对其遭遇的同情。诗人认为,屈原的忠诚与悲壮,早已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无需后人是否怜悯来评判其价值。 自然景致:“古庙临湘水,秋兰薰楚天”两句,通过描绘古庙、湘水、秋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湘水的流淌,仿佛是历史的见证;秋兰的香气,则象征着屈原高洁的品质在天地间永存。 民俗风情:“巫歌村社鼓”一句,展现了楚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巫师的歌声与村落的社鼓声相互呼应,既体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也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的气息。而“客至洞庭船”则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畔人来人往的生动画面,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个人感慨:“惭愧生斯世,长沙泪洒然”是诗人的自我抒发。面对屈原的悲壮与楚地的风物人情,诗人不禁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人生。他或许感到自己未能像屈原那样坚守理想与信念,或是对现实社会有所不满与无奈,因此心生惭愧,泪洒长沙。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自然景致的描绘、民俗风情的展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情怀的画卷。诗人以屈原为镜,反思自我与时代,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敬仰与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陈子升简介

清代·陈子升的简介

陈子升陈子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早年诗歌风格颇绮丽,代表作有《昔昔盐》等。中经明清易代之变,晚年饱遭飘零之苦,诗风变为悲凉凄苦,多写亡国悲愤。沈德潜评其诗“丽而有骨,原本义山,近代中可俪杨升庵”。卓尔堪评其诗“多板荡黍离之感”,潘飞泉说陈子升的诗“伤怀故国,感愤时事,篇中有血,自不可磨灭”。 著作:陈子升著有《东洲草堂遗集》26卷,其中诗集18卷,余为词与曲,刻于康熙元年。此外,他还著有《中洲草堂诗》23卷、《砚集》1卷等作品。 ...〔► 陈子升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夜饮

唐代李商隐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三闾庙

清代陈子升

汨罗沈自昔,安问后人怜。

古庙临湘水,秋兰薰楚天。

巫歌村社鼓,客至洞庭船。

惭愧生斯世,长沙泪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