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薛媛
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嫁之。楚材为仕途欲允婚,不顾夫妻情义命仆从回濠梁取琴书等物,表示不再归家。随后又施放烟雾弹,云“不亲名宦,唯务云虚”,要到青城求道,上衡山访僧。“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为写真诗而寄怀。楚材读后内心愧疚,终与妻子团聚。时人嘲之曰:“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该诗《泗虹合志》中有记载,证明其人其事的真实。
李存勖
李存勖(有时被写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庄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926年死于兵变。
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西鄙人
西鄙人并非一个具体的姓名,而是指生活在唐朝西北部边疆的某个人或某些人,其具体姓名已经无从考证。他(们)因著有五言民歌《哥舒歌》而留名于世。这首诗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风格平朴自然,雄浑粗犷。
崔护
主要作品 1.《题都城南庄》唐朝·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五月水边柳》唐朝·崔护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3.《晚鸡》唐朝·崔护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奴半夜啼。 4.《山鸡舞石镜》唐朝·崔护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5.《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唐朝·崔护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6.《郡斋三月下旬作》唐朝·崔护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 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李端
李端(约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他是唐代诗人,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他的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今存《李端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