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后因常被人误以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她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性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和“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卞之琳

卞之琳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下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且将传统的"合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余菊庵

余菊庵

余菊庵,名潜,宇行,号海棠花馆主。为我国当代书画家、诗人,擅长中国画、篆刻,其“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同时他也被艺术界公认为艺坛上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的又一被发现的,被誉为走中国传统艺术一路的,“诗、书、画、印”造诣达到“四绝”境界的艺术家。

沈尹默

沈尹默

沈尹默(1883年6月11日-1971年6月1日),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他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两巨匠”,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陈毅

陈毅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艾青

艾青

艾青,

原名蒋正涵,

字养源,

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画家

余秋雨

余秋雨

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在文学、戏剧、文化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周恩来

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原籍浙江绍兴,但生于江苏淮安,后来成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唐祈

唐祈

唐祈,原名唐克蕃,192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汉族。他毕业于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自1938年起,唐祈开始发表作品,逐渐在诗坛崭露头角。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牧歌意绪揭示了南方诗人对北方人民生活的体验,体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南北融合。

戴望舒

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为“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