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瞿士雅的名句 > 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

出自清代瞿士雅的《九日宴集懋社十首 其二

偷得浮生半日闲,登高何必上龙山。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

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

“偷得浮生半日闲”译文及注释

偷得这半日的闲暇时光,其实不必非要登上龙山去远眺。我自认为诗与酒还能激发我不少兴致,这无边的秋景足以让我开怀。野外的石头静静地排列着,就像为我准备好的坐榻,白云深处仿佛可以寄托我关闭的柴门。林中的亭子自有它幽静坚贞的情趣,今天我应该要醉到尽兴才肯回去。

“偷得浮生半日闲”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于秋日闲暇时,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画面。首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以“偷”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难得片刻宁静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这种闲暇时光的珍贵和难得。次句“登高何必上龙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心态,他认为欣赏美景不一定非要到名山胜地,身边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接下来的两句,“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然诗酒之兴未尽,但眼前的无限秋光已经足以让他开怀。这里,“诗酒”与“秋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人为的享乐,后者是自然的馈赠,诗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和谐。野外的石头仿佛特意为他排列成坐榻,白云深处则像是可以寄托他心灵的归宿。这里,“坐榻”与“柴关”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之所,体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末句“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诗人总结道:林中的亭子自有它幽静坚贞的情趣,今天我应该要醉到尽兴才肯回去。这里,“醉”不仅指酒醉,更指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心态。全诗以“醉始还”作结,既呼应了开头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又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留恋。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在繁忙生活中难得片刻宁静的珍惜。诗人通过描绘秋日闲暇时光中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自己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心态,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感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瞿士雅简介

清代·瞿士雅的简介

瞿士雅姓名:瞿士雅(一名高桂)

字:若稚

籍贯:奉贤(今属上海)

...〔► 瞿士雅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