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之水远远地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耸万仞的大山之中。羌笛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春风根本吹不到这遥远的玉门关外。
译文:
单于向北眺望拂云堆,多次杀马登坛举行祭祀。但如今汉朝的天子英明神武,不再愿意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决心用武力保卫疆土。
“黄河远上白云间”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以及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壮阔的景象开篇,既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又展现了边塞的辽阔无垠。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与“万仞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城的孤寂与渺小,同时也暗示了守边将士的孤独与坚韧。后两句通过“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设问,引出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答语,表达了边塞地区春天的迟到与稀缺,进而寄托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 这部分虽非直接出自某一诗篇,但体现了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对外族入侵与和亲政策的思考。首句“单于北望拂云堆”描绘了敌方首领(单于)眺望边关的情景,暗示了其侵略的野心。次句“杀马登坛祭几回”则通过祭祀的仪式,展现了外族对战争的重视与准备。后两句“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则直接表达了汉朝(或泛指中原王朝)的强硬态度,即不再依赖和亲这种政治手段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而是依靠自身的强大武力来捍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这种态度体现了唐代边塞诗中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王之涣简介
唐代·王之涣的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王之涣的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