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译文及注释
晴天时西湖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景色非常好看。雨天时湖面水气弥漫山峰迷离,景色奇特无比。
我想把西湖比做那西施美女,不论淡雅的装束或浓艳的打扮,都是非常美丽。
“欲把西湖比西子”鉴赏
一、这首诗通过对晴日水光、雨中山色的描绘,说明了西湖在任何时候都很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限爱慕与眷恋。作品前实后虚,形神兼备。 二、这首诗的比喻特点: 一般的比喻多是以物比人,此诗的比喻却是以人比物。它以绝代佳人西施比喻天下胜景西湖,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而且生动地揭示出西湖的风情韵致;体现出西湖胜景的佳妙无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正是这种神来之笔,使此诗成为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 创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选自《苏轼诗集》卷九,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一〇七三),原题共二首,此处选录第二首,湖指杭州西湖。作者用概括的语言赞美西湖的景色,首先就湖上的阴晴变化描写了西湖的风貌,接着用绝妙的比喻来表达西湖的神韵,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寻味。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