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舞动行草读后心得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54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蒋勋致力于艺术、历史研究和推广美学,着作甚多,涵盖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等,也从事广播业以及在大学任教。
汉字充斥在我们的身周,是华人生活的共同记忆,但是书法的美感却不是人人都能领会。本书透过欣赏前人的作品、自己书写的经验,以及对于文字美的体会,让人回到原点,用虔敬的心慎重地书写、欣赏和传承汉字书法之美。
我的观点

提笔,蘸满诗情画意,凝神潜心,在宣纸上举重若轻地落墨,任墨迹千丝万缕,构成绝美的汉字。晕染、化开,在时间的磨砺中,书法静谧流传,浓淡两相宜地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
汉字,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早在天地初开的远古时代,初民就已经以图像酝酿了汉字的雏形。在六书的演变以及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的风行之下,汉字书法的美在华夏数千年岁月代代相传,风采历久不衰,令人沉吟至今。
这本书中细细评说各个时代的书法美学,作者认为汉朝隶书的"波磔"有如中国建筑的"飞檐",不求高远,而是横亘于天际线,做出飞扬的律动感。这段时期的书法,有一股古朴的力量,我并没有亲眼见过石刻隶书,便只能从书上的拓本一窥其局部的风貌了。作者也将北朝的"碑"和南朝的"帖"拿来做了一番比较,"碑"多了石匠刀工的刚硬方正,而书写在纸、帛上的"帖"则有着灵动婉转的风情。"碑"是不朽的刻纹,在岁月磨砺下傲然而立;"帖"则是飘逸的线条,在文人手中传承行草的书风。
唐代发展出两种异曲同工的书体─颠张狂素的草书以及欧阳询和颜、柳的楷书。张旭和怀素的草书我不甚熟悉,但他们作品中那种大开大阖的昂扬自在,使我心向往之。而说到方正的唐楷,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我对于书法的最初记忆。还记得儿时一边学习书法,一边背诵《弟子规》当中的这么一段:"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老师总是说,字写得端正了,心就能端正。正楷是童蒙习字的第一步,它对于文化传承的意涵,有时会使人忘记其中原有的美感。而重视意境的宋代书法和充满古朴拙趣的清代书法也各有千秋。或宽厚柔和,或俊拔英挺,苏、黄、米、蔡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宋朝引领***,而清代扬州八怪对于书法的造诣,也使他们各自开展截然不同的美学形式。
纵观书中介绍众多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我最心仪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许是我的年纪还未能领略碑文稳健厚重的雄浑,或是清代书法藏锋敛锷的拙趣,我对于跌宕潇洒、飞扬飘逸的行书情有独锺,而其中又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特为尤甚。暮春时节,和文人雅士同游,在山水之间曲水流觞,王羲之于微醺中写下了这篇被后人喻为"天下行书第一"的杰作。有趣的是,这篇享誉千古的杰作,竟然是涂涂改改、未经修饰的草稿。真情流露的偶然,造就了绝世佳篇,王羲之酒醒后再也写不出如此浑然天成的书法。因为行书的美,在于当下的即兴。除了〈兰亭集序〉之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都是他的行草佳作,酣畅淋漓、丰神飘洒的笔意一气呵成。即使王羲之已无真迹流传于世,从许多后人的摹本当中,我们仍能瞻仰这位书家泰斗的高妙。
培养出书圣王羲之的卫夫人,知道她的人并不多,她用来教导王羲之的〈笔阵图〉是比永字八法更加传神的书法教科书。"高峰坠石"是点的力量,是风口浪尖的干坤一掷,击中了时间,让笔势停驻在雷霆万钧的那个当下。"千里阵云"是横的意象,是天地间一条刚劲的主线,从主线向外延伸出无数如烟的晕痕,彷彿无边无际的开阔襟怀。"万岁枯藤"是苍劲坚韧的直划,充满韧性的生命有着垂吊千斤的力量,以"飞白"的顽强之姿与环境相搏。其他如"崩浪雷奔"、"陆断犀象"等书法教育的课程,也都是用贴近大自然和生活经验的方式循循善诱,让王羲之理解练习固然重要,然而领悟笔法才是习字过程中的关键。
人们常说"书画同源",用毛笔写出来的每个字都是美的个体,本书作者曾说过或许外国朋友比使用华文的我们更懂得欣赏书法的艺术美,因为他们从文字的涵义中抽离,直接用欣赏艺术的眼光看待汉字书法。这不禁让我想到武侠小说《侠客行》,主人公石破天就是因为不识字,因而直接从墙上书法的字形和笔势习得绝世武功。想必金庸先生的灵感也是源于汉字本身的艺术性,而激荡出浪漫的武侠情怀吧!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书法,不只是古今中国人用来记录文字的工具,也是修身养性的良方、抒***怀的宣洩点,更是一段属于整个华人社会共同的美的记忆。无论是自己研墨提笔写字,抑或是观赏前人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一种沉淀心灵的静好。但愿身处现今社会的我们,也能在闲暇之时写写书法,在陋室一隅用心挥洒属于自己的天宇,也让汉字书法之美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永远生生不息。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4:5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27.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