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是这样特别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48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巴兹˙毕辛格,是一个专职作家。出版过许多畅销好书,例如:lt;lt;胜利之光gt;gt;,此书不仅是热销多册,并改编为电影及电视影集。

这本书纪录下作者与智障儿子横渡美国的一点一滴。作者透过与儿子的相处,回想自己和父亲的相处画面。某些场景总是能触景伤情,使他想起许多
往事。

我的观点

2原来他是这样特别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个影像一直浮现在我脑海里。那就是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旁边坐着一个看起来和一般小孩不太一样的人。小时后不懂事,觉得那个人怪怪的就不想与他有接触。不过好在老师的耐心解释下,我们才认识了这个疾病(书中柴克所患的)。

  记得那个时候,其他同学跟他说话时,总是要用两只手的手掌心放在他的太阳穴,如此一来才能够加强他与人对话的专注力,尽管有时候我们还是不懂他在说什么。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他背的出全班的生日、电话甚至住址,只因为下课的时候都会站在老师旁边,偷瞄老师桌上的通知联系表。

  可能因为与他(像柴克一样的)这样的同学相处过,所以在读本书的时候,特别的有感觉。

  书中作者提到,他很希望他能和他的儿子能有像别人一样的父子生活,并且想多多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在我模糊的记忆中,依稀记得那位同学的妈妈,时常与特教老师连络以及沟通,希望能找出使孩子康复的方法或者希望透过老师能够更理解儿子的状况。我想,这也是身为父母都会有的情愫。

  另外,作者也在书中说到,他总是没有那个勇气看柴克上班的样子,这也不难想像。谁能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做着与常人不一样的举动、承受着别人的异样眼光,自己却对这一切毫无感觉。再回想那位同学,在中年级时(当时我们已经不同班,但他在我的隔壁班)因为同学都慢慢变得较难管教(也就是俗称的变得很皮),所以常常会不经意耳闻老师们私底下在讲说他被欺负却不知道怎么办。

  当然,他的妈妈也对此情况感到很痛苦,心如刀割的她也常常因为这样在学校与家里两处奔波着。希望同学能够理解他的特殊。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社会怎么都没有给他们一点正义,比如说让他们再多一点学习的时间、给与普通班老师怎么照顾这群小孩的一点知识。

  看完这本书之后,作者描述柴克的部分以及他对柴克的情感,常常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在想,我们这些自以为是正常人的人,为什么常常利欲薰心?为什么总是在做钱的跟屁虫?对柴克来说,那些名贵的东西,微不足道甚至视它们为秽物。他唯一想珍藏的东西,是书店里随手可得的地图,也许地图在他心目中不只是地图,而是能够领导他不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的一个指南针。

  我思考,如果柴克是我的小孩,我该如何面对?我会接受他还是将他送到孤儿院?如果接受他,我的人生可能就会有很多事情,因为要照顾他,而不能够去做。但如果我遗弃他,我也只是把问题丢给别人,甚至根本不配为人母。然而,我分析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先是从一开始的逃避、将小孩放在前任老婆那里、顾着拚自己的事业,到后来想好好理解他、关照他,期间会有这么大的波折,是因为什么?因为遇到了人生的转折,使他领悟了很多?所以才去改变?但是他有没有想过柴克对这个在他人生中出现不多次的父亲,存在什么的想法?喜欢他?讨厌他?或者根本不知道父亲这个角色是什么?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带领我回到我的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更让我思索了许多那个时候不会想到的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像柴克这样特别的人,我觉得我们该给他们和他们的家长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施舍,而是"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