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40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本书是林海音女士于四十二岁时出版的经典着作,描写对于北京城南──作者故乡的追忆。书中以童稚的眼光看待大人世界,人物则皆以自然而不做作的真实面貌出现。在章法上,淡淡几笔即道尽一切所欲表达的情感,也使用了自叙性和象徵性手法,并将各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以呈现出完整性。荣获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其德译本则赢得瑞士颁赠给"展现不同于欧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的蓝眼镜蛇奖。
我的观点

原以为这只是作者回忆童年并用简单平实的文字描述之作品,实际上则充满了人情味,使心酸的氛围笼罩着我们,一时无法抽身。想到作者于如此小之年纪,本该好好享受童年的乐趣,却被迫肩负起父亲的责任;面临离别的感伤,感受大人世界的无奈......她的童年之路,蜿蜒曲折,走得比别人都辛苦,这是何其的令人心疼、惋惜!但即使有再大的困境摆在她眼前,她也不会因此向命运低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那不屈不挠的意志终使她度过一切难关,通过一切考验。
不禁令我忆起与她成强烈对比的无忧无虑、洋溢着欢笑的童年,如饮一杯甜而不腻的果汁。但人总是矛盾,在当时的心愿便是赶紧长大以享受那至高无上的自主权,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白那权力是跟责任成正比关系,且大人世界并不是我们想像中单纯。而与英子相较之下,那份不懂事、不知珍惜的幼稚,真是自惭形秽啊!同时,也使我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分享作者缅怀童年的心情。
每每阅读书籍后,总会有些章节特别触动人心,引起共鸣和油然而生的感触。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共有四章。在《惠安馆》中,作者以形象的文字,梦境般的幻想描写这对可怜母女的遭遇,向我们读者倾诉她内心的种种感触,然而那等待小桂子回家的秀贞真的如大家所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吗?在《我们看海去》中,那蹲在草地上的人行窃是为供给弟弟出洋读书才会甘心做偷儿的,对于他弟弟而言,想必是个燃烧自己、为他带来希望之光的大善人,但即使他是出于善意,最终还是因犯下窃盗罪而被绳之以法,我们则可从中得到启发:人的性格是天生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组合成的,一如秀贞的例子,怎可完全划清如楚河汉界呢?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的父亲因病重而无法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无法与她共同在当场分享那份喜悦与骄傲,但她始终怀抱着期盼父亲能来参与的渴望,不仅如此,真正的难题才是在她父亲病逝后正要开始,即意味着她的童年得提早结束,年纪如此小的她已须负起大人的重担,就算再恐惧害怕,也只得咬牙撑过,硬着头皮去完成。令人不得不钦佩她的勇敢,不得不为之动容。而这也真实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另一篇更是直叫人不胜唏嘘,为之感动的《驴打滚儿》,勾勒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那是个关于英子弟弟的褓母──宋妈的故事。宋妈为了生计而到英子家帮佣,将对自己儿女的思念及爱寄託在她俩身上,却遭老天爷开了个无情的玩笑──丧子之痛。在书中,她象徵、代表的正是一个旧时代被命运巨轮摆弄的妇女,也突显出位于社会底层人家的艰辛困苦。而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谁不希望能走的平稳踏实?事实上,阻挠或多或少必然是存在的,因此我们更需要向英子学习处变不惊的态度、于风雨中仍屹立不倒的精神,这才是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而我也将童年往事的那些点点滴滴,拼凑起来,置于心中藏宝箱,在未来回味时,必定别有一番趣味、情感,而面对所有的不愉悦时,相信也将坦然释怀。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4:4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03.html
下一篇
专注与影响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