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传道者:史怀哲医生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38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阿尔伯特˙史怀哲,一八七五年出生于德法交界雅尔萨斯区的牧师家庭,受到外祖父的薰陶而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不断钻研巴哈音乐真正的本质并出版了德法两种语言的《巴哈》。他在神学与哲学的领域也十分专精,曾出版多本着作叙述他的理念。 史怀哲因有感于非洲民间疾苦致力学医,获颁医学学位后即前往非洲行医,服务五十二年终其一生。拥有神学、医学、哲学、音乐四个博士学位,并因其对非洲的贡献在一九五二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我的观点

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动物,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在这个人人只为自身利益着想的社会中,是谁,愿意独排众议前往非洲将一生奉献给饱受苦难的原住民?是谁,愿意忍受着酷辣的豔阳以及燥热的气候细心地为病患解决身上的病痛?他是史怀哲医生。这位跨时代的传道者,就是将早已冷漠的人类心灵点燃温暖火炬的最佳典范。
我尤其欣赏史怀哲医生悲天悯人的心怀。他在书中所述:"我一直无法接受自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却眼见周遭许多人在悲伤与痛苦中挣扎。"更是让人感动。作家侯文咏的《白色巨塔》就如同现代医学社会的借镜,医生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权力与名声,完全把作为一位医疗人员最重要的信条—关怀他人置于一旁而不顾,少有像史怀哲医生一样是带着牺牲奉献的精神为他人服务。医治病人并不是修理机器,作为一位有医德的医生应该要带着关怀的心尽心尽力的为病患付出,更在行有余力时离开医院到世界各地位需要的人民服务。看见作者在书中对于在非洲行医的叙述,我也逐渐意识到这已经不只是单单的医疗服务,从工作当中更可以和当地住民交流,并藉由医师与病患的关系成为朋友,这也算是行医的一种乐趣吧!
身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员,史怀哲医生也将改变世人思考的重担视为己任。在书中他提到了现代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议题。现代社会偏向以既定的方式说服个人接受其理念,而不鼓励人们自行思索开展信念。这种概念的普及所造成的危机就是人们将权威所释放的理念不论是否理解照单全收,而失去表达内心想法的信心。害怕与他人不同的心理让人恐于表达自身想法,社会就此伫足。作为现代居民,我认为仍可多多吸收多方知识,但若能打破思想的牢笼,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算错误也不放弃的继续钻研,让文明持续转动。
史怀哲医生在哲学方面以"尊重生命"作为最高信条,并以伦理以及理性观点叙述他的理念。凭藉着道德观,要我们爱护珍惜身边的生命,更要以世界观反思自我与周围物种的关系。另外,他也把分担世间苦痛作为理所当然。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效法他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但我们仍然可以发挥关怀的心帮助他人;虽然无法完全消弭世上悲惨,我们仍然可以扮演一位救助者的角色来减轻世间的苦痛。
视医师为梦想的我,一直十分仰慕史怀哲医生,他那愿意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在真情流露的文字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医生对音乐、神学、以及哲学方面的贡献。这位将毕生奉献给全人类的白袍典范,不只影响了医学界,他的言行与作为更将永垂不朽并留予后人称颂。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4:3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01.html
上一篇
假处有真,情痴幻境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