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所不在。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28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蒋勋,一位以美为标准,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的平凡人。他认为美,无所不在,无论是食、衣、住,又或者是行,都可以有着不同的层次的美,希望世人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慢脚步,去体验这种无法形容的美,又或者更进一步,发现自己周遭的不完美,进而去改变,让这世界越来越美。

我的观点

2美,无所不在。

"天地有大美",你觉得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美吗?在还没看到这本书以前,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家位在象山附近的缘故,虽然生长在台北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但从小跟我最亲近的却是山水景色,几乎每个月父亲都会带我去爬象山,认识山中的野菜,花草与树木,他说:"现在在都市之中,还如此贴近大自然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住得这么近,更应该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这份礼物才是。"我很庆幸自己有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但能有这种体验,或是想法的人可真是少之又少。

"台北",是一个商业重镇,小小的一块土地,却有着超多的人口数,其中还不包含每天往返来此的民众,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一橦又一橦的建筑物不断的兴建,但却压缩到了原本的自然环境,没有适当的绿化空间,这城市怎么可能会美呢?很多人说北部与南部的差别在于交通、资讯以及人情冷暖,也许是为了生计又或是为了方便性,很多人因此来到了北部,但若从美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东、南部比较美,或许是因为开发的程度与北部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当地的风俗民情,是真的比较的纯朴、有人情味,而且也有着较多的山水景观,生活的步调也没有那么的快速,无论是在食、衣、住、行方面,以美学的角度来说各各方面都略胜北部一筹,是呀,美,不在于生活的环境多么的高档,也不在于房子的大小,而在于我们的那一颗心,用心,共同经营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生活的一种美。

书中有几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在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听过的一句话,但其实父母一开始的用意,只不过是为了提醒孩子们"防人之心不可无",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加上一些人士恶意的行径,使得人人自危,对于只要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都显得漠不关心,因为害怕帮助了人,他人不但不心存感恩,反而还"恩将仇报",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圣人,没有办法在这种事情发生后还能原谅、释怀。但这却是个恶性循环,如果再也没有人愿意先伸出手,世界只会越来越冷漠,又怎么会美呢?"要管他人瓦上霜",人与人之间良性的互动,也是种美。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另一个事件也让我很有感触,服装象徵着我们的文化与历史,也是民族性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我们的民族服装是什么呢?我回答不出来,民族的多元性的我们,究竟什么才是我们原本特有的文化?这些传统的美正一点点的流失…。

美,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众人的评价,不在于它的外表是如何的富丽堂皇,更不在于它是否价值连城,生活的美是一种只有体会过而当你失去时,才能理解的感觉。无论是用心做出的食物,手工编织出的美丽花纹,又或是一个自己亲手布置的小窝,都是生活的一种美,只要用心去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的美,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