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而罪责正是其中之一。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2:28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自1994年担任执业律师,专司刑事案件。2009年《罪行》出版,引起广大迴响。2010年以本书获《慕尼黑晚报》选为年度文学之星。同年获颁德国文坛重要奖项克莱斯特文学奖。
内容简介:作者是个律师,他把最无法忘怀的案件写成11个故事,比如说其中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出于爱,亲手将亲身弟弟溺毙;另一个故事一个医生为了守住与妻子的誓言,最终却手刃发妻,此书所谈论的是人的罪行以及罪的各种面向。

我的观点

2大多数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而罪责正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十一个故事,让我们窥见了最原始的人性,很多情形下,若是给出了其他选项,罪行也就不会发生,从书中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司法的不足和许多人性本质的漏洞及偏激。
社会大众皆是从媒体理解社会事件,往往我们对于一件罪行得知的都是片面的,都是外显罪行,我们很难去理解每个事件每个罪行背后的生命意义及其故事、原因,有些人是出于无奈,他们几乎感到无助,难以逃脱自身受困的命运,他们试着挣扎,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少数一些较幸运的遇到贵人或许能过逐渐走出,但少数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被无视甚至被更变本加厉的伤害,最终被迫渐渐走向毁灭,面对这些不得已,甚至是会令人深感同情的"罪人",我们所信赖的司法是否仍然公正是否仍然这样屹立不摇,我们的社会不需要检讨吗,那些人难道不会是受害者?这些大概是民主社会创建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吧。中古时期的法是这样简单,无论犯罪动机为何,皆依照犯行论罪,当时每个犯行都会对应到一个明确的行赏,相对而言现今的法律较为复杂却较为现实,更贴近生活,但毕竟真正的善与恶无法用一条线区隔开来,无论我们怎么忽略,中间的灰色地带永远存在,司法关切的应该要是一个人的孽有多深,不该是他的罪行有多重,审判与定罪没办法达到人们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公平正义的社会,我想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人的情,从最基本的人性去善化去塑造,一个会关切所有人民生活处境中不断累积的压力与虐待的社会才是大家理想中的乌托邦阿,这样的理想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人人都可能变成犯罪者"冯.席拉赫这么说,无论出于激情、自私、怨恨或怀疑,其实当我们认真去理解一个罪行背后的原因会发现很多人是被迫,看着那些"罪人"是否会觉得看到某些部分的自己,因为他们都与你我没两样,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罪犯是因为我们坚持着,没有让人性的弱点操纵着我们,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总有办法找出第二个选项,甚至是让一个单选题最终成为复选,早一刻为自己规划,适当的善待自己,适时地放过自己。人性是种复杂难解的东西,表面上看似一条简单的线性函数,仔细剖析却赫然发现他竟有千万种可能,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背负的一种"罪"而我们理解完他的"罪"才是真正理解了一个人。
读完费迪南.冯.席拉赫的处女作,我想,他写的是罪犯,但想说的却是你我的故事。
"大多数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而罪责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