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47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此书章节的铺陈以自我为中心,让读者容易从自身的角度探讨是否具备防卫的能力,从而提升识人之明。如同书名一样,作者教读者如何拥有心机,而此处的心机绝非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的欺诈之心,而是提醒读者做人不能太单纯,要懂得适度的伪装自己、保护自己、成就自己,同时善用心机并适时地正当防卫。就功能面来说,本书注重在教读者先修炼好必备的心机,让自己不成为别人的负担,或背负别人所加诸的不平之事。
我的观点

人生好比一场战争,危机重重,你不知道何时会落入别人的陷阱;人生好比一条钢索,当你只想安然无恙地走到目的地时,却防不了有心人加大它的摇晃度而使你落地;人生好比一座丛林,你不知何时会窜出毒蛇猛兽,狠狠地咬你一口;人生好比处在结冰的水面上,每踏一步都得战战兢兢,深怕它会冰裂而落水。在这危险的环境下"心机"不是阴险狡诈,而是自我防护的手段,小心谨慎则是必要的。举〈兔子蹬鹰〉的故事为例,鹰的眼睛锐利,可从空中看清地面上的兔子,然而兔子却能从容不迫地顺个势、打个滚、装作死去,鹰一个俯冲下来,本想可如鱼得水抓住兔子,但"鹰"算不如"兔"算,当鹰到达地面伸开双爪时,兔子却一跃而起双腿猛踢向鹰,最后鹰带着伤痕逃离了地面。以上故事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手段,处在人性的丛林中,谁不想战胜对手?敌我相差悬殊时,心机能助你一臂之力,当你处在劣势时,若能善用心机,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益,便能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若连依靠本能生存的动物都须使用心机,更何况是机灵聪敏的人类呢?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比方"做人不能太单纯要懂得伪与诈"这句话使我印象极深,也是我应该要再磨练的。要同时具备"伪"与"诈"实在是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对一根肠子通到底的我来说,此境是遥不可及的,因为个性比尺还直的我,直到初中朋友的点醒,才让我惊觉自己有这样的盲点。父亲也常说我"太单纯"、把世界看得太美好,他说,单纯本身不是错,但社会蛇龙混杂,陷阱与圈套比比皆是,唯有小心提防是必要的自保方式,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所以在我看完这本书后便有更深的体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中的事情错纵复杂,面对这样的世界不存有一点心机怎么能正面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做人固然要光明磊落,不应城府很深,但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和生活的砥砺,这样纯朴自然的人,很容易受骗。反之,若专门玩弄权术,最终也会自食恶果。一个人涉世久了,人情世故经历多了,自然就会处事圆融,因此心机也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
在书中最令我喜爱的章节是"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因为它推翻了我平素认为做人精明能干是无敌的想法,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露骨绝对遭人讨厌。因为人际间情感的沟通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过于精明露骨,就不能在人际方面获得人心最后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为人可谓精明,凭藉着贾母的宠爱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压、左右逢源,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落得人厌抑郁而终的下场。由此可见,做人不能不精明,但也别精明过头。做人精明是一种小聪明,但太精打细算,最贴切的说法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若自逞聪明,引火焚身,所以,不忘给人小恩小惠,除了能赢得对方好感外,受益的终将还是自己,岂不是"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最好应证吗?
书中也提及"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虚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诚如佛家语:"成就诸公德,虚己常谦下",即如果与人相处能多一点虚心,多一点迁就,多给人笑脸,多与人点头问候,自然能得到许多的方便。又好比"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如果举止不讲究、言辞不三思、说话不给人留余地、一味地居高临下,只会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顾。套句西方哲学家的话,"宇宙有多高,宇宙只有五尺高",因此身为六尺之躯的人类,要在宇宙中生存,就得把头放低一点,那么后面的路将会更顺利。
总之,我从这本书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不论今昔亦或是未来,"心机"皆能成为我们在社会上所需的利器,也能用来自保甚至是攻击,这端看自己如何选择,若能在对的时机善用心机便能使自己生活更自在、处事更圆融、前途更顺遂。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4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305.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