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09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叙述方式:这本书是以母亲与儿子互传的家书的形式呈现的,这种写作方式令人在阅读时,彷彿能化身为信差,在"寄"与"送"之间享受阅读的快乐!
.人物速描:作者从母亲的角度提出给孩子的意见,就像是我们现实里的长辈,而安德烈就像是我们,长辈和孩子总是渴望能相互理解,但往往事与愿违,无法沟通。而母亲和安德烈透过理性而有趣的对话来互动,虽站的角度不同,却能以同理心去谅解彼此,进而交流内心的真实情感。
我的观点

亲子的相处,是亘古是一大课题。在子宫中,与母亲相连的一条脐带,成长后,却因想法不同而距离愈来愈远,两个世代之间,多半无法苟同对方的看法,导致冲突矛盾现象不断产生,失去了爱的系结。这本书藉着母亲和安德烈贴近现实,又充满想像力的对话,使读者每读完一封信后,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能进一步去认同,去思考,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少年的烦恼,年轻人想要大人理解的事,能透过安德烈的文笔被表达出来,而母亲的看法亦是如此。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变得容易了,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真心交流,迷失在五光十色的现实环境中,变得懒惰、懒得去聆听他人、懒得去回应他人,导致"代沟"变大,心无法接近。
在书中,母亲和安德烈之间,原本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母亲因为工作忙碌,失去了陪伴安德烈成长的机会,再见面,孩子已经不是母亲记忆中的那个"孩子",反而刻意和母亲保持一大段的距离,而母亲该如何找回孩子记忆中的"母亲"呢?龙应台女士透过这三十六封书信,让我们相信,只要"亲爱"还在,真诚的沟通,永远有机会回到生命最初的连结。
这本书里,我最为喜爱的对话莫过于"第4封信~年轻却不清狂"和"第5封信~对玫瑰花的反抗"这两封信了!里头是母亲和安德烈讨论"朋友和玩乐",安德烈很重视和同侪互相厮守、互相消磨的时光,而母亲也同意安德烈的想法,但母亲在最后提到随着年纪增长,路很可能会越走越孤独,而玩乐的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花多少时间在道上闪避荆棘。
与朋友相处,这一直是两代存在的隔阂。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别太常出门玩乐,也会去规范我们该与哪些朋友交往,哪些朋友不行,但我们时常认会为他们顾虑的太多,而不曾去深入思考这些话语背后的意义,其实父母想表达的只是希望我们别太常玩乐,因为这些玩乐未来都得付出代价;希望我们交到益友,只有益友能在未来陪着我们向前,成为生命的支柱。
这让我想起升上国一时,跨过了小学天真无邪的岁月后,开始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去决定一切……。那天,是个下着绵绵细雨的早上,我和母亲为了"我为什么不能与男性朋友出去吃饭"这个问题发生冲突,我大吼:"明明只是和很普通的朋友出门而已,为什么妈妈您总是要把事情想得如此复杂呢?就好像是小牛与小羊出门吃吃青草,但您硬把小羊说成野狼,彷彿这匹狼随时都会伤害我似的!这种过度保护的想法,我真的不需要!"而听完我这失去理性的怒吼的妈妈,默默的,不发一语的翻开那天早上的报纸,头条上斗大的字写着:"女初中生遭男性友人诱拐……"妈妈将报纸放在桌上,便转头离去。这是第一次,我觉得妈妈的背影好似窗外的乌云那样,是那么的灰、那么的悲伤。事后我惭愧地向妈妈道歉,妈妈温柔地拥抱了我,只轻轻地说了句:"懂了就好"。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又滚滚流下……。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心灵里蕴含的温柔!
作者以新鲜、有深度而轻松的笔触书写,让我们领悟到很多事。我相信,无论那个世代,只要用心阅读,必定能受益无穷!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0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241.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