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棺夫日记
- 《读后感》
- 2024-08-06 11:01:44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青木新门的真实故事。幼年经历了二战,亲眼看着弟妹与父亲死去,对当时的他冲击十分深远。成年后,他开了间小酒吧,常常与诗人作家们一起喝得烂醉。某天却有位客人问他要不要写文章看看,于是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娶妻生儿育女后,面对着强大经济压力,他不得不再去找份收入更稳定的工作。误打误撞下去了礼仪师的面试,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书中描述着世人对quot;礼仪师quot;的偏见,作者面对世人与大体的感触,生与死的看法。
我的观点

「纳棺夫」也是我们常说的礼仪师,为亡者净身、整理仪容一连串的步骤直到纳棺为止。在读这本书之前,从未真正的去理解这份行业。作者青木新门以他自己的亲身经验,写出纳棺夫的工作、外在的舆论、他自我的内心变化,以及接触份工作后自身对生与死的体悟。
书中提到了作者在二战时,失去了父亲与手足,这是他第一次面对了生与死。还记得我幼稚园放学后,母亲常常带我去看曾祖母,陪她聊天或是顿饭而已。直到某天早上我和往常依样要去上学,但母亲却帮我请了假,带我去了曾祖母家,到了之后,只见长辈们都哭红了双眼,嘴中不断地念诵着佛经,围绕在曾祖母身旁。我当下真的完全搞不清楚, 只记得母亲对我说:曾祖母去当天使了,她会一直在天上保佑着大家的。现在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生与死,曾祖母过世后,年幼的我常常在想着」死亡」是什么?我也会死掉吗吗?人们为什么会畏惧死亡呢?死亡是不是很痛苦?死是一瞬间的事吗?当时这些问题总是徘徊在我的脑中,夜以继日地想,以一个五岁小孩的智慧来讲,这些问题是无解的,r就连年迈的长者也是无法解释的。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生与死」人生中就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先知道死亡是什么感觉,而当我们体会到什么是死亡时,同时也再也无法告诉他人了。
随着时间流逝,我渐渐地长大,然而身旁的长辈们却一一的老去,也参加了一些长者的丧礼。看到了这些长者,让我想起了我的曾祖母,当我见到她最后一面时,她的神情不但没有带有一丝恐惧,反而是安详的、平静的,且脸上有着淡淡的微笑,让人以为她只是睡着而已。所谓」美好的死亡方式」到底是什么呢?是为国壮烈牺牲?亲手了断了自己的生命?还是用医疗器材苟且维持着生命,最后全身插满了管子的样子悄悄离开了?然而在我眼中美好的死亡方式,则是毫无牵挂、留念的死去没有悲壮浩大的场面也没关系,平平静静地离开,不带走任何俗世之物。
青木新门在书中写到" 人们都说,唯有在死的对照下,才能突显生的灿烂耀眼,但其实应该是:唯有接受了死,才有办法受到超越生死的光芒照射,才能突显生的灿烂耀眼。"畏惧死亡是人的本性,有些人甚至认为死亡是骯髒的事情。古代的帝王各个都为了长生不老而炼制仙丹,这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都畏惧着死亡啊!人的一生中是逃离不了死亡的,生命有了开始就会有结束,只是每个人的时间不同罢了。人的一生是有限的,长短却往往是自我主观的认定,我们将这一生的经验智慧汇集起来后再来面对死亡,也许对它的恐惧将会消失。当我们不再畏惧死亡时,才会更加无忧无虑地活着,真正的活着。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06 11:01:4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221.html
上一篇
感受、发现、追寻-美
下一篇
追梦,锲而不舍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