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堂曼德拉的生命之课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6-11 08:50:21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图书作者简介:
理查•史丹格,是《时代》杂志的执行总编辑,曾和曼德拉共同执笔1993年的畅销自传《漫漫自由路》,和曼德拉有相当深厚的感情。
内容简介:
尼尔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为了破除南非种族隔离而入狱二十七年,出狱后化解种族对立,成为南非首任民选总统。入狱前,他是个容易被激怒、甚至相信暴力手段的叛乱分子;出狱后,曼德拉却成了智慧象徵,这本书探究了曼德拉的智慧及期间的转变。

我的观点

2修一堂曼德拉的生命之课

我的观点:
曼德拉可能是南非民主史上最重要的一人,致力于推翻种族隔离政策,诺贝尔和平奖的肯定说明了一切。但是他也不是圣人,书中提到的许多故事和事迹,其实有些部分不是很让人很认同。尤其是曼德拉入狱前以暴力的方式进行抗争,相信不只是我,许多人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因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后也成功达到诉求了。

虽然如此,出狱后的他却完全相反,改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最后也成了南非首任民选总统,其实更加突显曼德拉令人钦佩之处。"识时务者为俊杰",曼德拉总是想得比别人多,也想得比别人远,具备领导者必需的远见。他之所以会在两个时期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除了人生的历练之外,我相信他也评估了手法的可行性。相信曼德拉也不愿牺牲无辜的生命,但若非一开始较为激进的方式,以当时非洲地区的时空背景,想引起如此的号召力,几乎是天方夜谭。就像本书第六课所谈的,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核心原则—自由民主,即便必须做出牺牲,也永远不能被弃自己的核心原则。过去我也曾听过师长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一个人坚守的原则崩坏了,则未来面临相同的情况,已不可能恢复过去的坚持。尤其在待人处事时,可能会因此受人质疑,甚至进而不信任你的为人。曼德拉对于原则的矜持,着实值得效法。

曼德拉最让人钦佩莫过于他鲜少发怒、不记仇的人格。举例来说,在监狱中对戴曼德拉刻薄的指挥官皮特.巴登霍斯特(Piet Badenhorst),时常遭到侮辱的曼德拉,居然还是能从巴登霍斯特身上找到他的优点,并不吝啬的给予他肯定;曼德拉更曾发自内心的讚扬曾想处死他的南非总统约翰.沃斯特(B.J.Vorster)是一个"文雅的人"。沃斯特可能是曼德拉一生最大的威胁和敌人,但曼德拉不仅不憎恨他,根据作者的说法甚至不曾说过沃斯特任何一句的坏话。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待一个如此厌恶自己的人,那么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只不会有所谓的仇人,所有的人都会是你的朋友了。如此的宽宏大量,在我心目中是为人处世最高的境界。在我看来,就算扣除掉曼德拉一生的丰功伟业,能达到如此境界,曼德拉的一生也可说是光荣灿烂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课,就是身为领导者,永远要相信你成员的能力,他称之为居后领导。举例来说,在一场会议中,曼德拉总是静静听着别人的意见,最后才挺身而出,总结各方意见,寻求共识。听似简单,但其实现今很常会见到领导者为了追求最完美的表现,有如超人一般,参与了团队所有的工作。我想像曼德拉这样的领导者,除了更能凝聚团队,让每个成员分享荣耀,自己也不会因此疲于奔命。曼德拉的领导者风范,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本书中,曼德拉教会人们待人处世的方针,也给了一个领导者楷模。做为南非的民族英雄,曼德拉的所作所为,其影响力已跨越国界,散布到全世界,值得我去细细体会,领悟箇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