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们写作的优缺比较与内核价值的被取代性
- 《学习教室》
- 2024-07-08 12:00:36
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的发展有爆炸性的成长,开始在各种方面展现出可以取代人类的特性。不过对于人类的内核价值,我认为人工智能仍不足以代替其。

在利用ChatGPT重新写作自我朗现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人有一个内核价值是机器无法感知的。人类的自我朗现是以自己的内核价值出发,用自己的个性、风格、其他特点、以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围绕着内核在写作,进而构成整篇文章,是一个从内而外的写作方向。然而机器并不具有此内核价值,虽然机器可以靠着用户给它一些线索,而得知用户的人格特质、以及一些所发生的事实来写作,但是所产出的文章并不会围绕着同样的内核,有可能会呈现文章的中心思想随着段落而改变,甚至是最后的成果可能会偏向一个完全不符合用户的内核价值・因此我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尚无法取代人类的自我意识・以下利用三个方面来比较人工智能以及人的写作方式和优缺点。
首先是写作文笔。以人工智能来说,他产出来的作文内所用的词藻华丽,是一个优点,文章中字词以及句型的使用甚至让我读起来起鸡皮疙瘩。而以人们来说,他们的写作文笔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学造诣,像我就认为我的词藻跟机器比起来就望尘莫及了。但是在写作段落安排的方面,人工智能则有待加强。虽然它有着可遵循的时间逻辑,但是机器并无法明确知道用户想要强调的地方是什么,就像是我在文章中写到许多在一年中的旅程·遇到的困难、还有每一个事件对我的成长,每一个段落都是平均分配,但是机器却只着重在最后的反省,然后写了好几大段,前面旅程的描述反而只有一小段而已,段落比例分配的非常不均,跟原始的作文差距甚大。除此之外,就写作内容上来看,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所产出的文章,其实其中并没有什么内容,机器只是使用许多漂亮的字词组合成看似成章的作文,并没有提到太多的故事与真实案例,只是轻轻写过类似“遇到了很多的人,学到很多事情”这些类似的空泛语句:而人们在内容上则可以围绕着自己的内核理念,着重他们想要着墨的地方,以实际案例、亲身经历以及叙述故事的方式,来带出他们所想要表达或是朗现的东西。总的来说,在写作文笔方面,除了在词藻和句型上人工智能有机会打败某些人以外,在段落安排以及文章内容上人类仍然不会被人工智能来取代。
再来是写作情感及独特性。人们在写作时较为口语,或是会使用一些习惯用法,能让读者读起来更加亲近。文章的真实自身故事也具有其独特性,每一个作者的故事都不一样,写作时人们可以生动的描绘故事重要的细节,让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受。就像我在文内所写的转机故事、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墨西哥所见识到的不同风俗民情,这些细节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或者是想像自己也在相同的时空里,进而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活泼。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所写出的文章就相形见绌了。利用进程化的演算以及模型,使得人工智能只能靠内建的语法写作文章,虽然词藻华丽,但读起来却呆板无聊,看多了人工智能写出来的文章之后,就可以感受到其实它就只是用那几个特定的模型来做变化。例如我让人工智能写到关于犯错反省的段落,但却没特别要求着墨在犯了什么错,两次生成出来的文章都可看出人工智能试着拟出一个不存在的故事,而且故事大纲一模一样,不过故事内容仍旧空泛,无法达成与人们写作故事一样的效果。
最后,以内核价值来看,就像第二段所提到的,我的文章围绕着在一年中的自我成长与认识,每一个段落和故事都围绕在这个中心思想上。而人工智能在我给他更多我自己的线索、某个时间点的想法、以及一些故事实例之后,试着写出相似的文章,不过机器所写出来的文章出现了一个现象:段落与段落间不太连贯。它为了满足我给的线索、故事内容、事实与想法,使段落曲奇得拼接起来,转折变得十分奇怪。只能说机器尝试着达成我们所有的要求,但却无法真正知道我们所想表达的内核价值。
简单来说,机器的写作取决于用户所给它的线索多寡,描述线索的方式和语气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从这次的测试结果得知,若让人工智能自由发挥,其文笔、段落安排较佳不过故事就出现了空洞性,也没有人类写作的情感以及创意。而尽可能描述所有细节,能够使机器所产生的文章更靠近作者的中心思想,但是段落的安排以及情感却始终无法跟人类写作一样顺畅和浓厚,因此,在自我的朗现以及写作的内核价值上,人工智能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7-08 12:00:3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zuowen/8487.html
相关文章
- 1. 志者诗之本也是啥子意思
- 2. 绮梦踏林诗什么意思
- 3. 鲁智深圆寂那首诗什么意思
- 4. 不送玫瑰不赠诗的意思
- 5. 什么诗里有相逢的意思
- 6. 为诗之苗裔什么意思
- 7. 少年柔肠全诗的意思
- 8. 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