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传奇
- 《学习教室》
- 2024-06-10 20:01:38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她是汉元帝(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的宫女,后来被派去匈奴和亲。
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留下“昭君出塞”、“平沙落雁”、“画工弃市”等故事。
名字与相貌之谜?
有关王昭君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班固(32年—92年)所写的《汉书》〈匈奴传〉:“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
字昭君赐单于”;同为《汉书》的〈元帝纪〉载:“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意即汉元帝选宫女王樯赐予呼韩邪单于为阏氏
(单于皇后)。有关王昭君的记载其实仅仅约数十字。
王昭君获不少史书记载,但部分出现矛盾。先在名字方面,《汉书》〈匈奴传〉记载:“王墙字昭君”,但同为《汉书》的〈元帝纪〉
又指王昭君的名字为“王樯”。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又称“昭君字嫱”,“昭君”变了本名,“嫱”反而成为了字。
《汉书》〈匈奴传〉王昭君又号“宁胡阏氏”,当中“宁胡”带有让匈奴安宁,和平的意思,对应和亲的本意。汉元帝亦因此事
改元为“竟宁”(汉元帝的第四个年号),可见汉元帝对睦邻匈奴的盼望。
后人又间称昭君为“明妃”,这实源于晋人为避司马昭(211年—265年)讳,才称她为明君,后人遂称她为明妃。
有关昭君样貌之绝色,汉代史书本无有关陈述,实乃源自后来南朝时范晔(398年—445年) 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的记载: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
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当中“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能充分体现王昭君“落雁”之美,亦可明白后人把王昭君封为
“四大美人”之因。
被画师毛延寿丑化?
王昭君于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被选入宫成为宫女。传说当时汉元帝命令宫廷画师毛延寿(?—公元前33年)画下宫女的容貌,
然后参考画作上宫女的美丑来选入后宫。毛延寿借此勒索宫女财物,王昭君拒绝,于是毛延寿便刻意将王昭君在画中的形象丑化,
致使王昭君落选。
王昭君亦因此失望,后来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1年)朝见汉元帝,她请求外嫁匈奴。离开前,汉元帝终于得见王昭君
的美貌,亦得悉毛延寿的欺君之罪,大怒下令将毛延寿等多位画师一同抄家弃市,京师的画师因此变得稀少,这便是“画工弃市”
的故事。
以上种种源自东晋葛洪(283年—343年)相传所著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内里记载了很多西汉轶事典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
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巿,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
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巿。京
师画工,于是差稀。”
毛延寿其实只是位列文中的首位画师,但并未提到他就是将王昭君丑化的画师。只是因为内容首提到他的名字,后人将之联想在一起,
毛延寿就背上画丑王昭君的罪名,而所谓毛氏在昭君画像上加上一颗痣的事情更不见得有记载。况且《西京杂记》只是小说集,里面
所载的故事未能足信。
出塞与匈奴臣服
王昭君远嫁匈奴后,边疆的局势似得以缓和。《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驩喜,上书愿
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匈奴首领更派儿子到汉朝当人质,汉朝亦礼待之若上宾。匈奴
不再派兵侵扰汉朝,两者之间多年再无战争。
然而,有观点认为汉元帝时期与匈奴的和平局势与王昭君无关,学者认为汉元帝时匈奴已日益衰败,而当时的汉朝紧接昭宣之治,仍
留有强大国力,匈奴的臣服未必完全与王昭君有关。然而,王昭君促成汉室与匈奴之间交流的象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影响后世的“王昭君文化”
王昭君的影响既在一时,亦在后世,其衍生出古往今来的“王昭君文化”。“王昭君文化”指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小说及民间故事
等,例子包括“昭君出塞”、“平沙落雁”、“画工弃市”等故事。元代文人马致远(约1250年—1324年)根据《西京杂记》“画工
弃市”的故事创作出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甚至加入毛延寿叛国、匈奴兴兵索求王昭君,汉朝屈辱服从的情节。此外,据统
计,以王昭君作题材的诗词亦有超过一千首,遍布不同朝代,包括汉代周仲(生卒年不详)的〈昭君镜〉、魏晋南北朝何逊
(约472年—约519年)的〈昭君怨〉、隋朝薛道衡(540年—609年) 的〈昭君辞〉、唐代白居易(772年—846年)的〈过昭君村〉、
宋代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明妃曲二首〉、明代李昱(生卒年不详) 的〈王昭君歌〉、清代曹雪芹(1715年—1763年)的
〈五美吟.明妃〉等,这些诗词描绘及塑造了她浪漫及悲剧的形象。今时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会定期举办昭君文化节,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具体活动包括民族歌舞等。由于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而且王昭君加强了中原与边疆的交流与合
作,因此呼和浩特市积极举办此活动,以弘扬“王昭君文化”,大家有机会真的要去当地感受一下。
无论如何,带有传奇色彩的王昭君,在她的身上体现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特质,“自请出塞和亲”之举,体现了王昭君的智慧与
勇气,美丽与坚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精神与品德我们都必须好好承传。另外,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文学与文化方面,她远嫁匈奴的伟大举动,其凄美的传说,实为后世遗
留了珍贵的文化意义和创作价值。
历史思与行
王昭君为何在历史上获得正面评价?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像王昭君一样,为和平而远赴外地和亲?
文学与历史学有何关系?文学又如何影响历史研究?
文化知识
和亲:本义为和睦相亲,后来亦有与外族联姻的意思。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6-10 20:01:3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zuowen/5686.html
相关文章
- 1. 志者诗之本也是啥子意思
- 2. 绮梦踏林诗什么意思
- 3. 鲁智深圆寂那首诗什么意思
- 4. 不送玫瑰不赠诗的意思
- 5. 什么诗里有相逢的意思
- 6. 为诗之苗裔什么意思
- 7. 少年柔肠全诗的意思
- 8. 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