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鸟”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自由地飞翔,随意地移动,它们的鸣叫声婉转多变,千声万声,仿佛在大自然中任意地展现自己。山间的花朵红紫相间,树木高低错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这时我才明白,过去在金笼子里听到的鸟儿鸣声,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它们此刻在林间自由自在的歌唱相比。林间的鸟儿们,它们的歌声充满了自由和快乐,那是金笼中的鸟儿永远无法拥有的。
“画眉鸟”鉴赏
画眉鸟长约十五公分,背黄褐色,腹面黄白,除腹部中央外,多有月形的黑斑,眼上则有像眉毛的白斑。雄鸟鸣声婉转,多被捕捉饲养,供人玩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在写画眉鸟的歌声外,还流露出诗人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在山林中的画眉鸟,随意地穿梭于色彩斑斓、高高低低的花树间,纵情歌唱,声音婉转优美,特别悦耳。此时,诗人才明白,关在金笼的画眉鸟,虽然不愁吃喝,但牠的歌声,远不及这生活在山林中自由自在的画眉的美妙动听。
这首诗以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主旨表达出来。前两句着力刻画林中鸟儿鸣声的自由婉转,以及牠活跃在山林中的逍遥形象。第三、四句以笼中鸟儿的不幸遭遇作对比,转入议论。“金笼”固然是一种优厚的待遇,画眉鸟住在里面不必辛苦觅食,但代价却是失去自由,埋没天性。“金笼”和“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林相比,哪里最适合画眉鸟,道理清楚不过。但这个简单的道理,欧阳修贬官滁州后“始知”。作者曾在朝廷为官,陷于政治斗争,言行不能不有所顾忌,处境与笼中鸟十分相似。他因受人诬陷,被贬滁州,就个人遭遇而言,这是不幸的。然而,诗人因此而远离朝廷,暂时避开是非纠葛,来到这山水秀美,风景宜人的地方,拥抱着大自然,身心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于是诗人又感到是幸运的。“不及”二字明确点出“锁向金笼”,又如何比得上“随意移”、“自在啼”。标榜林中鸟的“随意”、“自在”,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一种自然流露。
这首诗写景生动,以“百啭千声”形容婉转动听的鸟鸣,“山花红紫”描写绚丽的山林景色,有音响,有色泽,清丽新巧。“始知”与“不及”两句,言外之意,表达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当时欧阳修被贬在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诗的另一题目是《郡斋闻百舌》。“郡斋”是作者出任滁州时所居住的官署。“百舌”是画眉鸟的一种。从这个题目可知,此诗是作者闲居官署时听到了画眉鸟欢快的叫声,有感而作的。欧阳修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书三绝句后》中提及这首诗的创作旨趣,指出它与同时期梅尧臣所作的《竹鸡》、苏舜钦所作的《雨中闻莺》,均是偶然之作,但彼此不约而同都暗寓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怀。
欧阳修简介
宋代·欧阳修的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的诗(54篇)〕猜你喜欢
七哀诗三首·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委身 一作:远身)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