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注释
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哑,音。
经年:终年、整年。
故林: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夜夜夜半啼:每晚在半夜里啼叫。夜夜,每天晚上。
沾襟:眼泪沾湿衣襟。襟,音 ,同「衿」,上衣的前幅。
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餵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餵养母亲,这叫做反哺;引申是说:报答父母的恩情。哺,音 ,餵养。
尔 :你。
不任:不能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任,因为押平声韵的关系,音。
吴起:战国时鲁国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
殁: 死亡。
丧不临: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嗟哉:叹词。嗟,音。
斯徒辈:这一类的人。斯,此、这。徒、辈都是类的意思--
复 又:这里是加强语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是当时有名的孝子。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鉴赏
本詩主題在藉慈烏念母的深刻悲哀,來提醒世上那些不敬父母乃至不顧父母的無恥子女。用語造句都極平易自然,自然有味,不愧「老嫗童子都能上口」的稱譽。 本詩是五言古詩(古詩又稱「古風」),簡稱五古。古詩在句數、韻法、對偶、平仄上,都比「近體詩」(律詩、絕詩)自由,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沒有規律並非不講規律,特別在音韻上,古詩是有其特殊風格的,最顯然的特點,便是它與律詩腔調截然的不同,其具體韻法,必須多讀才能體會。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