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与人性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5:03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史考特.杜罗是一名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他拥有许多法律着作,曾任律师、检察官,凭藉自身专业知识穿梭于各地取材,角色刻画生动,内容紧张、悬疑,对话真切彷彿历历在目,而备受读者青睐,为我们开启一扇司法之门,理解真相与事实的差异,重新评估法律的公正信。
我的观点

本书细腻描绘辩论场景,尤其过程精彩,使我深陷其中且顺理成章的融入角色视野,拜读完此书后,身心皆受到强烈冲击,本对于司法的观念瞬间骤变,让我不禁深觉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也从书里中知晓了法律的种种弊端及缺陷。
直至读完此书后,我才真正明白,所谓的"一罪不二审"为何物?我原以为是指被诬陷杀人而坐牢者,出狱后,即可杀掉诬陷你的人,原来真正的"一罪不二审"并非我理解般的天真,而是指同一人经检察官起诉审判后,无罪及释放,不得向同一人再提告,我想这层用意,应是希望检察官能明察秋毫而非随意滋事,减少乌龙案,因此开庭时,对于检察官较不利,我想这有充分做到无罪推定原则,而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被告是一名资深检察官,因此我们从他的话语及思考中,便能习得多项的法律知识,也得知原来大多法官较偏袒检察官,因此辩护律师会集中于说服陪审团上,我认为到此为止司法体制绝大部分可算公正,但跟政治扯在一块儿可就另当别论,政治会影响案子的先后排序且常有贿赂案,钩心斗角的利用,为官须保持清廉才可谈公正,司法须尽量避免摄政。
在本书案子里,事实上由许多不利于主角的证据,例如﹕他们家的地毯、酒杯上的指纹、杀精剂等,酒杯则是间接证据中的主要证据,刚开始,我觉得这足以判定他是杀人兇手,但我都忘了时间才是关键,因为时间一多,便可找到更多证据,时间一多应对方法也相对多,可修正之前的遗漏疏失,由于对方准备不充足、缺乏说服力、证词混乱,造成陪审团的疑惑及误解,正是本书主角对手的情况,而且我认为主角很幸运,可偶然查到法官之前的贿赂案再者有个精明的律师,诉讼时,以巧妙的形式提醒法官,使法官加快诉讼程序,还有可以找到对手证人的错误,并加以诱导,甚至连重要的酒杯都突然销声匿迹,实际上是被好友拿走,外加对手平日作为不好,导致些许证人及法官臭脸相待等都是无罪释放的关键,在此同时也提醒我们日常作为在关键时刻尤其重要,尤其在法庭上,任何表情、语气、眼神都会影响陪审团的判决。
兇手的杀人动机也是此书的悬疑点,整本书几乎有四分之一在勾勒动机的轮廓,兇手就是他的老婆芭芭拉,这也是为何主角会被认为有嫌疑了,所谓家贼难防就是指此事了吧!因为老婆不能接受丈夫所爱之人不是她,如同打开潘朵拉的宝盒,心中的悲叹转为愤怒而成杀机,或许老婆是憎恨老公又或许是希望他能回头,老婆犯下了罪,让老公当代罪羔羊并留下明显的线索,指名犯人是她,暗示老公她是有意而为,直至老公被起诉后,她才恍然大悟,发觉这并非她所期盼的,我清楚看见一名女子的忧愁及不被宠爱的忧虑,为爱所困之人犯下的罪,令她无法与丈夫相处,促成一场悲剧。
我可以得知主角于被告时,体验到何为恐惧?何为枷锁?当深陷困境时,在平日频繁之事也变得极为可贵,祈祷是唯一能做之事,可望于天空中自在的翱翔天际、不受拘束顿时显得奢侈,在路上受人指点,在同事里受人回避,在媒体里受人猜忌,我认为对于被害者来说,法院是活得救赎与庇护之地,但对于被告来说是永无止境的地狱根源,也难怪听到无罪时会流泪,我想那泪水并非是罪恶感,而是出自于如释重负能结束地狱般的生活,重拾自由的象徵,对于这些被误会之人来说,诉讼时无疑深感无力,有冤屈却难以洗刷,这时,能审判他们的罪刑的大概只有其自身了吧!
司法对于普遍来说是正确的,但也有因证据不明确而未能弥补的受害者,或被诬陷而人生全毁的可怜人,甚至是***被判轻的商人诸如此类的情形皆有,法庭上讲公正也已证据作为依据,但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针对智慧性犯案,深思后我认为法院比较像证据与辩论的互斗,而非是指认真相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5:0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41.html
上一篇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读书心得
下一篇
知晓风的声音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