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无罪-心得报告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56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85岁的财团企业家遭兇手残忍杀害,虽然嫌犯随即自首,却对杀人动机三缄其口,令警方毫无线索。而承接此案的菜鸟律师坚持彻查真相,却发现死者是他好友的祖父,更是成长过程中对他情义深重的长辈。虽然他毅然决定继续追查此案,但嫌犯却只是详述犯案过程。原以为第一次接手的案件只能以失败告终,但在发现一个微小的线索后却牵扯出兇手的童年,历史的黑暗面,法律的不足与漏洞……。随着时光迁移,究竟谁才是兇手,谁才是被害者?
我的观点

这真的是一本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小说,他详细描绘了一个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其中牵扯的历史的黑暗面。
我觉得这本小说看完的那一剎那好像从某个窒息的压力空间中得到理解放,尤其他的结局让人震惊的倒抽一口气。我想看过此书的人必定都会对书中尸体解剖的描写感到印象深刻,作者从最开始尸体的外表( 死者光着身子,在刺眼的白光下对比变得强烈,胸毛和***显得特别浓密,***和手指甲颜色变重;死者脸部被分成两半,可看见肌纤维和骨头,破掉的乳白色眼睛睁得大大的;就像一条鱼) 到法医解剖尸体的过程以及最后尸体的报告都相当仔细,让人看了相当不舒服,身为专司刑事案件的执业律师的作者,想必他有看过真正的尸体,才能形容的这么详尽吧!
这本书当然不是推理小说,但它也不单单只是阐述"柯里尼案"而已。最后兇手的辩护律师开始陈述兇手的童年及其杀人动机时,让人不禁反思书中所提到的一切:一个曾经下令杀害名游击兵的指挥官,因法律时效已过而无罪获释,甚至成为一名富豪;一个曾经推修法律让许多帮助犯能够因超过时效而无罪的博士,却到死亡都因对法律的贡献而备受荣耀;一个曾经经由法律途径希望获得正义的被害者家属,却因对法律的失望而由被害者转变为加害者……在时空交错重叠,不同的正义,有不同的见解,这让人更急切的想看完这本书,这位杀害富豪的兇手"柯里尼"究竟是有罪?还是无罪?然而它的结局却什么也没交代,让人只能两眼发直的瞪着描述兇手自杀的字句,并不断思索那些盘旋在脑中,对历史、正义、法律,对我们应相信的一切提出的质疑……。
历史是过去,只能让人们检讨并且不再重导覆辙,人们无法改变它。那位被害的富豪曾经让她的孙子们,让那位辩护律师感受到这么多的爱与关怀,说不定他曾对过往的一切感到后悔。但是一个指挥官并没有多大权力能够拒绝上级的命令,不是下令杀害他人就是自己被处决,他只是优先选择了自己的生命。也许他并不希望那位杀害他的兇手背上任何刑责,背负着这样的一切活到85岁,是很漫长的一段岁月,已经充分的享受人生,是解脱的时候了。而那位兇手虽然童年目睹了世界的残暴,却没有让他心中的爱消失,或许报复的黑暗充满他的人生,但他确实曾经希望透过正当的途径,让他心中的加害者受到既定的制裁,只是对法律的失望让他转向非法的途径。虽然计画着这样天大的犯罪,但他直到最后都还是为家人着想,甚至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不愿为自己辩护……。这本书描述的是人的罪行,一个于历史流下汙名的执政者屠杀百姓后所衍生出来的大量问题,以及随着时代改变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对于同一个案件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从而导致判刑与无罪。究竟谁有罪,谁无罪作者留给我们去思考,但重要的是这样的错误我们该记住,让未来不在上演这样让人生、家庭支离破碎的悲剧。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4:5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30.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