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哪里错了?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25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杜伯里是名商业人士、杰出人才机构Zurich.Minds会员,更是lt;lt;思考的艺术gt;gt;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原本从事小说写作,阅历太多人性的谬误后决心投入研究思考错误的领域。他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与直接不晦涩的文字一语道破思想的癥结,让我们重整自己紊乱的思绪,勇敢的与非理性对抗!

我的观点

2我到底哪里错了?

当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而悔不当初时,闪过我们脑海的常是:"为什么会这样,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们试着找出原因,却往往最终认定这是个偶发事件,或认为是因大意而犯的错,就轻轻带过,殊不知我们的大脑会被背离逻辑与理性的思维模式的惯性所误导,而一再犯错。就好像我们是海上的掌舵手,希望引领自己的人生航向幸福理性的新大陆,却低头看着一个缺损甚至失灵的罗盘航行,当然也难免在汪洋中一次次地迷航。此书化身为一位船长,走过来毫不客气的一巴掌打掉我们的罗盘,顿时惯性误导的思考盲点消失了,恍然大悟,抬起头,这才隐约发现海平面上的新大陆。回想我过去写过的读书心得,几乎都是些洋洋洒洒又绮丽的文字堆砌,外表华丽而没有实际内容,无需经过思考反刍就可轻松完成。要写出一篇科学理性的书籍心得,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但书中每个熟悉的情境描述和一针见血的洞见,让我爱不释手想好好研究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具备独立思辨的能力,尤其是置身团体中或面对权威时,能清楚并坚信自身的意见更显得难能可贵。课堂上我常常看到一个现象:老师抛出一个困难的问题让同学举手选答,若被诱答选错答案的是多数,而选对答案的是少数时,当少数人发现自己被孤立时就会默默地放下手,不再坚持,不愿与主流答案不同,结果是大家一起选了错误的答案。身处群体中,我们不断无意识地修正自身的想法以刻意迎合被信以为真的共识,鲜少有人会有自信和勇气去独排众议,最终导致了可避免的愚蠢结果。有时我们应当扮演团体中的"魔鬼代言人",中肯毫无保留地指出问题所在,泼冷水的我们绝不是受欢迎的角色,但却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因为一件错的事不会因为百万人认为它是对的而变成正确。下次发现谬误时,试着勇敢的挑战它并贯彻到底,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一件事时,思想就更加自由宽广,而我们也可以更相信自己与身处的团体。

自我选择偏误是一个大家常会犯的谬误。我自己常有这样的经验,早晨起床,匆忙拎了早餐就冲出门,等了许久,公车才好不容易缓缓驶进站。挤上了车,目不转睛地注视前方,心中祈祷这是趟顺畅的旅程,千万别让我迟到了。然而事与愿违,总会有一个个红灯硬生生坏了我的好事,我无助地望者窗外静止的景色,心想:"为什么我的运气总是这么差?" 其实当我这么想时,我就犯了习惯性的自我选择偏差,忽略了整体客观的事实。因为我关注着不要碰到红灯,当我碰到通顺的绿灯时,自然不会去想红绿灯这回事;一旦遇见等红灯时,一秒钟就如一年般漫长,感觉自己花好多时间等红灯。于是,上学途中,我的自我选择偏差,会让我忽略碰到绿灯的时候远多于碰到红灯的状况,而留下运气差,老是在等红灯的错误认知。曾经发生过一个电话普查的趣闻,有电话公司用电话访察家庭电话拥有数,他们惊觉没有家庭是没有电话的!这明显也是荒谬的自我选择造成的偏误。

若要探讨思考错误的起源,我们要回到过去,理解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远古时代,环境相对单纯,我们祖先穷极一生可能只认识一个村庄的人,过着採集狩猎的生活。想像当我们出外狩猎时突然伙伴们拔腿狂奔,你会愣在那边理解状况还是二话不说先开溜?跟着伙伴逃跑是比较好的选择,若真的是野兽来袭你就捡回一挑命;若是自己吓自己顶多消耗了点体力,一定比在原地思考的人更有机会生存,行动很显然比思考重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推想而知我们人类还保有这些基因特质。随着时代变迁,自然界的威胁减少,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许多人过着富裕的物质生活,无需有迅速肢体反应的能力;相反的,谨慎的思考变得十分重要。我们的大脑演化跟不上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世界巨变,时常伴随着思考错误的文明病。正因为只有那些行动敏捷的人得以把基因传下来,能分析能敏感侦错的人更是麟毛凤角,我们现代人所要学的正是逻辑思考与自省检讨的必备能力,本书堪称批判性思考的圣经,相信一定能开导我们理性的思维。

有人可能追求没有思考错误的生活,但其实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因为对付大脑谬误是个相当劳费心神的工作,我们人生总要有点不确定性。无论是血性的冲动、恋爱的情愫或不期而遇的感动,生命都会有高低起伏,这些也织就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精彩故事。我们没有必要像电脑或机器人一样,凡事做到精确到位,我们有情感、有想法就很有可能让我们产生思考错误。有时不妨放空大脑,闭上眼,在后果可以承担的情况下放手让直觉引领你的思维,也许这又是一种理性到不了的境界。作者最终给理想人生做了个建议:"只要我们的生活能在某种程度上持盈保泰,在铤而走险时稍加留心,大自然似乎不会管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出『完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