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属于自己的风筝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4:05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追风筝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这也是第一部来自阿富汗作家出版的英文小说。
《追风筝的孩子》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畅销的书,也评为2006年度最受读书小组欢迎的小说。
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2006年荣获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并担任美国驻联合国难民总署亲善特使。
此书销量1000万册,广受各地读者喜爱。

我的观点

2找寻属于自己的风筝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和诚实。对书中主角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的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成为健全的人。小说总是让我想到一些画面:广阔的天空,风雪飘落着,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的奔跑着,追逐飞逝的光影。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也随着主角命运的变化而染上新的色彩,从孩童天真的视野里坠入世界变迁的悲哀之中。
故事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僕人的儿子—哈山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用平淡的文笔,轻轻的勾勒出家庭与友情的背叛与救赎。当哈山被其他的富家少爷团团包围在角落里以暴力和侮辱的方式对待时,阿米尔—哈山最信任的好朋友,却因为懦弱、因为胆怯,而只是让自己踡缩在阴暗处,默默的注视着一切。从发生到结束,他的脸颊两道泪痕,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敢为了哈山挺身而出。心碎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已弄不清楚这声音是阿米尔发出来的?还是在书外的我们发出来的?怎么命运之神要将这人间当做游戏般玩弄?!我的心情因而澎湃不已。

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虽然他惭愧不已,却已经没有颜面去面对被伤害的哈山了。没想到,阿米尔不但无法面对哈山,到最后,竟然选择栽赃他,让哈山永远的离开了那个容不下他的世界。而命运之神似乎还没有玩够,因为在哈山离开后,阿米尔才知道哈山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个消息让悔恨与伤痛一直缠绕在阿米尔的心里头。

一直到了中年,阿米尔在偶然中得到了哈山的消息,他不顾危险的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对自己心灵的救赎。然而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已经让一切变得不再是你熟悉的一切了。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亲眼目睹了阿富汗——家乡的变化,战争不断,民不聊生。他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哈山的死讯。哈山的死对他来说,是无比的悔恨,因为想求得哈山原谅的机会已经没了,但是,只要有任何可以让他弥补的,他一点也不放弃,毕竟当一个人在溺水时,一根稻草也是希望。哈山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到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这让阿米尔想到儿时的懦弱和愧疚,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救出索拉博。

到了故事的最后,有些happy ending总是带一些遗憾,索拉博虽然被阿米尔救回来了,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以至于完全失去了情感,唯有说起风筝—那哈山与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自觉的扬起嘴角。主角阿米尔在最后终于追到了心中漂泊已久的风筝,生活的大门又向他敞开了,他终于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看重彼此的意义,甚至愿意以生命为代价。
阅读此书时,我深深被作者那感情浓烈却又真挚没有造作的文笔吸引着。情节描述有时平淡,有时细腻,看似平实,实则力透纸背,紧扣我心,彷彿是一位老朋友向你诉说着他那经风历霜的故事,又好像是自己身历其境,是那样的真实。心跳的频率总是随着情节的改变而改变,而呼吸的节奏是那样的清晰。

我思考着阅读带来的魅力:有人喜欢沉溺在爱情小说的甜蜜里;有人喜欢专注在科幻小说的探寻中;有人喜欢随着武侠小说的情节跳动而起舞;有人却喜欢让真实的故事来填补生命的缺口。情绪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起伏变化,而胡塞尼竟能如此的掌握人心,他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刻画得如此真实却又如此的残酷。比如说:伤害别人时的焦躁不安;面临危机时的懦弱无助;眼见亲人落难时的慌乱失措;爱情乍到时的波动起伏;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逃避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涌上心头的自责与自卑……等,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假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时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真心的思考,作者都能这么深刻的一一呈现。

站在十字路口,人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看到不同的风景,但人生就是这样的,总是如作者笔下的人物: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