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孤独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2:22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蒋勋是福建人,他不害怕孤独,他讚赏稽康、阮籍、庄子这样不畏孤独的思想,不赞同儒家的五伦,也就是群体的刻板观念,他认为这只是徒具外在的制约而已,他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相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我的观点

2美的本质--孤独

我选择阅读的书是《孤独六讲》,是蒋勋先生从六个角度来书写孤独,这六个分别是: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不论是哪一个层面的孤独,似乎都不被世人所认同,连儒家也强调五伦,也就是相对伦理,父子、母女之类的群体关系,但上述的群体关系似乎只徒具有外在的形式,例如:家暴、夫妻同枕异梦……等等,这些反例似乎也讽刺了群体的观念。
大家都把孤独当作寂寞,这两者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因为寂寞是会感到心灵空虚的,而且会发慌,但孤独却是饱满的,当人处在孤独时,就会自我检视,因为孤独是以自身为起点的道德意识,反观有了群体,就会指责别人,互相比较,造成身心受损。
人们害怕孤单,其实只是害怕寂寞,因为人天生就是孤独的,书中引述了柏拉图在lt;飨宴gt;这篇寓言里写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找得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这句话还真是恰到好处,人们一生都想摆脱孤独,寻找对的人,却又常常扑空,正是因为孤独,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命题。
但似乎有不少人以孤独为傲,中国历史上身处忧忧乱世的竹林七贤便是,书中提到一则故事,阮籍因未在母亲的丧礼掉泪,被骂不道德,在人群散后只剩下他的一个朋友,阮籍压抑不住悲伤而吐血,而阮籍为何要与众不同?为何要特立独行?种种的问号浮出我的脑海,后面提及,阮籍表示自己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不想要道德变成一种表演,他不想只是做给别人看。的确,当道德变成表演,就是做假,就会变成各种型态的演出,那些最没道德,演技最好的,转眼间却变成大家口中称颂的孝女、孝子,如果做不到表里如一,我想,再多的礼俗、眼泪,也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竹林七贤的孤独感,在一代一代的交替下,渐渐被人群掩埋,现在的人们看到这群俗称放蕩不羁的独特者,只会觉得是不解风情的疯子吧!
讲到孤独,便会提及到死,但儒家世界并不谈死,我们从小死这个字都会被禁止,而用西归,升天等词来代换,但死是生命本质的孤单,无法克服的宿命,但老庄思想却不忌讳死或孤单,老庄曾表示:独与天地往来,这样的气魄,可能是通俗百姓无法理解的吧!
看完这本书,我可以正视孤独,因为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当我们没有反思自己时,哪有办法和别人相处呢?而且当自己的意见和大众不同时,不要感到惶恐,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就怀抱孤独吧!去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吧!或许,你就会是下一个启发人民,改善社会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