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两面刃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53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莉赛尔和弟弟原应前往寄养家庭,但弟弟却在路程中身亡,独留她前往他乡。然而在弟弟的葬礼中,莉赛尔偷走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寄养家庭位于天堂街,虽名为天堂街,却非优渥的生活环境,众人彼此辱骂、生活艰困难活,甚至战火连连。但她却发现了文字,从此她忍不住渴望,开始偷书。她栽入文字的世界,使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也帮助了同样深受其害的人们,她朗诵篇篇文章抚慰每颗惶恐不安的心,给予他们勇气和活下去的力量 。
我的观点

《偷书贼》是一本以"死神"角度诠释希特勒领导的德国。
一位名为莉赛尔•麦名葛的女孩,她们的家境并不优渥,因此她和弟弟将被送往寄养家庭,但在前往的途中,弟弟却出乎意料的离开人世;死神虽为死神,但并不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冷血无情,反而拥有丰沛温暖的人性,他同情女孩的遭遇,抚慰每个他带走的魂魄,有时他甚至拥有些许的幽默感。对于当时的混乱场景,看似只能袖手旁观,但实际上,他却参与其中,默默地将灵魂带走,将他们领往归宿,而非我们所想像的霸道独裁。
莉赛尔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女孩,因对书籍的好奇,使自己更努力的学习。"文字"给予她的快乐,使她有了前进的动力;反观我们,丰衣足食,却对文字、书籍兴趣缺缺,毫无学习的动力,相形之下,我们比她更幸福,但却不知足。她愿意将自己懂的一切,献给所爱的人,无论是邻居、家人或朋友,甚至是一个在当时极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帮助他们熬过每一次苦难,安慰他们受创破碎的灵魂,就算无能为力停止战争,但也暂时抚平了众人心中的忐忑不安。
书末提及:"同样是人,怎么有人如此邪恶,又有人如此光明灿烂呢?人类的文字与故事怎么可以这么具毁灭性,又同时这么光辉呢?"任何结果都是经由选择而导致的,如果你将人性随意挥霍,你将成为如同书中统治者般狂暴失控的野兽;如果你只将人性当成外表的面具,那你永远无法体会所谓何者为爱。"人性"或许不像器官那么的必需,但假使你懂得它的存在,他便是你人生中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总是这样,经历了光阴的摧残,我们披上了层层的武装,往昔的纯真热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性,也早已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分析透彻了!就算世界的残酷围绕在莉赛尔身边,她依然保持着那颗童心,相信着自己所坚持的信念,相信世界还是有美好的一面。而我长大了、懂事了,也同时失去了当时不识明理却不经意的那种纯真,那样地奔放,如同跳跃的自由,虽没有什么规矩,却活得异常灿烂、炫丽。
若你只将文字视为枯燥或麻烦的牢笼,那么你将无法发挥文字真正的功用;如果你只将文字作为一种考试的工具,那么你将无法体会文字的撼动与魔力。文字也许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它并非稀世珍宝,但如果能我们能像莉赛尔一样发挥人性,将自己所有的分享给需要的人,就算只是文字,也可以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的改变。
爱,我们总是在爱中成长、茁壮,然而有些人却非如此。人们就恰似那雨珠,有的来到了山顶,它必须穿过那悬崖峭壁、沖倒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泥沙,艰辛克难的流走;有的却来到了静静的小溪,一旁细细的平沙沿路伴随,再向后一看,竟还有夹岸红豔的花儿,它愉悦的滑过,而非前者的危机四伏。最后虽然归宿相同,但路途却大相逕庭。如果可以,请伸出我们的双手,为他们点亮那盏灯,陪他们拥抱苦难,让我们和莉赛尔一起,用自己的力量,照亮自己和他人的那片蓝天,永恒蓝天。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5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311.html
上一篇
人性的光辉
下一篇
如果你的记忆只有八十分钟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