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定义?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36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迈可.桑德尔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十七岁曾邀请当时的州长雷根与在校学生对谈,五十五岁时获颁特别成就奖。他的教学方法像一条牵线般,引着学生迈向独立、双向的哲学性思考,让学生能以正确的直觉建构一面强大的思路网。

本书以不同观点深入探讨各流派主张的论点,有些被时代的洪流淹埋、有些被自己的矛盾打倒、更有些被虚幻不实的假想击溃,最后发现:正义其实没有屹立不摇的铁律,唯有以理,才能服人。

我的观点

2正义的定义?

当墙面的日曆如老翁顶上的苍发般疏疏飘落,我再也无法忍受成天抱着学校课本的日子了。于是在我寻找新乐趣的道途中,我遇见了那个喜欢看书的自己。翻开"正义:一场思辨之旅",不论是校园里见不到的知识、或躲藏于生活中阴暗一隅的观念,总是如清澈见底的泉水般涌流不止,令我惊叹不已。

十九世纪英国一位重要的司法改革者边沁,提倡了看似非常有道理的"功利主义",其实弊病百出。他的理论就如一个数学公式 "全体公民的快乐 – 痛苦 = 幸福",他信心满满的认为道德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起初我也不自觉的同意他的观点,但这并非放诸四海皆准的。例如有一群一毛也没有的乞丐,向世界首富比尔.盖兹乞讨,让他把自己的辛苦赚来的钱平均分给乞丐们,直到每一个人得到的钱和比尔.盖兹本身一样多,若按照功利主义的想法,这样"所有乞丐的快乐 – 比尔.盖兹的损失之痛 = 幸福指数"必然会大于零,所以为了全体幸福的最大化,他有义务要捐献自己的财富,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

相较于荒谬的功利主义,我宁愿相信"自由至上主义"。它的道德原理很易懂,就是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情况下,自己拥有无限的自由。非常合情合理,但每一个理论总是会有它的争议性。他们认为***不应该立法来防止人于自作自受。***不该对骑车不戴安全帽的骑士开罚、不该对开车不系安全带的人加以管制,这些都是小事情,如果这关系到人的生命呢?可怜的植物人患者整天都动弹不得,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藉以了结遥遥无期的痛楚,但这时到底是要站在患者本人的立场,还是要力挺不希望他离开人世的家人?看似完美无瑕的自由至上主义其实也有它自己的百慕达三角洲,由此可知这个充斥着矛盾和争议的时代似乎无法全然的接受这种理论。

我曾有过和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有过非常类似的道德想法。他认为处事的动机必须是出于义务,而非为了某种利益或胁迫。若帮助人是因为这样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就不算有德者;帮朋友买饮料是为了博取友谊,而博取的友谊是为了让自己在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人援助;儿子孝顺父母是为了让别人称讚为孝子;提前交作业是为了取得老师的好感‥‥‥依照康德的道德观,这些都不是真道德。但换个角度思考,假设这个道德观是另一个世界的主流思想,那这一定是个矛盾横行的世代。因为大多数人基于想成为有德者的心理,常不愿主动协助他人,而又因为人人的目的是想成为有德者,那他们其实已非基于义务而如此了!因此我认为康德的想法虽然有道理,但不太容易实现。况且,若万事真的都遵照康德的"真道德",这个世界会是何等的消极!

除了道德观外,康德也有自己的自由观。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必须不能是选择题,必须是问答题或申论题。i phone 套不能只有黑、白、蓝、红四种颜色,这样消费者被侷限在apple提供的颜色内,不算拥有真自由。而学校作业不该只能用手写或电脑打字,也可以口头方式表达或绘图呈现等。当然,我不觉得这样合理,若餐厅菜单上没有我预期的菜色呢?控告餐厅剥夺自己的选择自由?显然这个想法非常虚幻不实。

回到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希腊三哲人之一的亚里斯多德的某些想法奇妙得令我震惊。当现在几乎所有人的想法都来自根深柢固、自以为是的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万事万物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他就认为人应以"物为目的"。这样的思维确实可以解决非常多人与人之间公私难分的问题。古董小提琴应该给拉最好的人,而不是给不会拉琴的收藏家,因为唯有如此,小提琴本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当然,在不断改变后的现代中,这逻辑也许就不这么适用了。例如既然钱是用来换取等值物品,那钱就不该属于守财奴,因为如此一来,钱的最大用途就不复存在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确获益匪浅,也获得了一些启发。我学会以崭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结点,我甚至开始对这个彷彿重新认识的世界有了新颖的观点。

是不是存在的一切抉择都是由理性与感性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当我们在素食店与速食店之间游移,理性告诉我们要远离油炸,走向素食店;但饥渴的感觉不断在耳畔喃喃,要我们走向美味的速食店。这时,当理性的比例大于感性时,我们于是就会选择到素食店用餐;而当感性大于理性,我们就会向速食店迈开步伐。其中,我认为理性是让我们选最符合社会期待的一条路径走,而感性是让我们在选完一条路走后能使内心比较舒坦、快乐、满足。所以当我们在选择的同时,其实我们往往是在社会期待与满足欲望之间抉择!

更多有趣而奇妙的思想正在我崭新的思维里萌动。但至目前为止,正义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不同的成见,就如"完美"这抽象名词一样,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模样,而没有一个人脑中的完美与别人一模一样,至多也只能有一个约略相似的矇眬形状。因此,要想下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也真的很难为这多元而矛盾的社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