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记忆?是想像?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19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S.J.华森出生在英初中部,毕业于伯明罕大学,曾任职于伦敦数所医院的听力医学部门和英国国民健保服务计画部门副主任。正式成为作家前,写作只是下班后的兴趣,直到2009年参与了英国老牌出版社的写作训练班,期间创作出此畅销作──《别相信任何人》,从此一炮而红,本书更翻拍成电影,于2014年9月19日上映。
我的观点

"我生于明日,活在今日,死于昨日"-帕维斯。
对许多人来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但如果我们的今日不是建立在昨天、前天或者是前一年的记忆之上,那么"今日"还有什么意义?
故事的主角克莉丝汀是一位失忆症患者,每天起床都有着一样的问题,这里是哪?我身旁的人是谁?我该相信谁?克莉丝汀失忆前的人生是如此的美好,称不上完美,但平凡中充满幸福,在大学时期结交了死党──克莱儿,遇见了自己的真爱──班恩,共组成家庭并有了小孩──亚当,成为作家且发行过小说,不是最有名的,但也拥有一群期待自己着作的读者,或许就是人生的顺遂平凡才导致克莉丝汀失去记忆。在她发行第一本小说后,她开始构想下一部作品的内容,但有了小孩的克莉丝汀,发现自己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无法继续创作,克莉丝汀拜託她的死党克莱儿,能让她每一个星期可以放自己一天的假,好好专心创作。在街口的咖啡厅内克莉丝汀认识了麦可,从原本的陌生人变成朋友,再变成情人,克莉丝汀享受和麦克偷情的时刻,但最后克莉丝汀还是意识到她真正爱的还是班恩,就在克莉丝汀想结束和麦克的这段关系时,麦克无法接受,于是攻击了克莉丝汀,导致她严重的失忆,班恩被迫离开,因为这是对亚当最好的选择,班恩替克莉丝汀找到给她最完善照顾的地方,写好一封信交给克莱儿,在克莉丝汀状况好转后交给她,希望未来有一天他们一家人还能团聚,意料不到的是,麦克竟然假扮成班恩把克莉丝汀接离医院,更为了将克莉丝汀留在身边,而替她撰写了另一个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
故事的章节只简简单单的分成三个部分:今日、日记、今日,特别的是这整本书的故事其实都只发生在短短的一天当中而已。我们跟着克莉丝汀一起读她的日记,日记的每一天都发生一些事情,紧接着带出更清楚的真相,使我们更理解克莉丝汀。这样的写法,让读者好像成了那失去记忆的主角,透过日记理解自己的过去。起初在读这本小说时,我根本就不相信班恩,我估计着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是班恩在计画着什么,但随着真相越来越明朗,班恩的信、谎言背后的用心,我也跟着卸下心防,我开始相信班恩应该是个好人,直到最后才被那真相震慑住,原来我们所熟悉的班恩,主角醒来时床旁的班恩,竟是克莉丝汀先前的外遇对象──麦可!他爱克莉丝汀,我相信他是真的爱她的,但他却用错了方法,他不仅在克莉丝汀想要结束关系时,伤害了她,更为了能待在她的身边,假扮成班恩,利用她失去了记忆,替她杜撰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儿子(亚当)在战场上死亡、朋友(克莱儿)搬到世界的另一端。但麦可忽略了,忽略了克莉丝汀的感受,以为失去了记忆,就能任由自己控制,却殊不知尽管克莉丝汀已经失去记忆,她还是能隐约的感受到自己的儿子还没有离开,而她和朋友的羁绊也尚未结束。
信赖与不信任、谅解和不原谅,也是这本书所想带给大家的东西。克莉丝汀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对他身旁的班恩有所说的话有所怀疑,她不相信身旁的班恩,尽管如此克莉丝汀还是迫使自己相信,相信在她身旁的人就是她这辈子最爱的人,直到克莉丝汀开始写日记,日记给了她证据,在那记忆的大海中一个可以使用的锚,能不随波逐流,能使她相信,当醒来时身处于陌生的房间、身旁的陌生人是她的老公,而儿子战死沙场、一辈子的朋友已离她而去,这种种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但随着日记一天一天的增加,她的过去渐渐的明朗,她开始发现,发现班恩曾因她的病离开了她,最好的朋友曾和她的老公偷情,起先克莉丝汀没办法接受,没有办法接受克莱儿和班恩偷情,克莉丝汀也开始认为班恩的离开也是因为她,直到她们再次的有了联系后,克莱儿把她所知道的事实告诉了克莉丝汀,克莱儿选择诚实,所以克莉丝汀也选择原谅,而对班恩的不信任就在于班恩始终不对克莉丝汀说实话,但也是因为他根本就清楚真相,以至于克莉丝汀无法相信他。
最后当我阖上这书,闭上双眼,我就像是那书中的主角,透过日记理解了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所发生过的事情,但我知道我和克莉丝汀不一样,我能建立我的过去,但我却没有像她一样,珍惜自己的过去,透过理解和认识去信任自己所爱的人。故事的最后克莉丝汀还是睡着了,但她知道即使隔天醒来时日记不在她身边,她还是可以记起过去,因为她所爱的人都已回到她的身边。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1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259.html
上一篇
找自己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