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与否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15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安德鲁˙克莱门斯 (Andrew Clements) 美国人,目前是专职作家。
"不要讲话!"是当学生的我们时常从师长口中听到的提醒。作者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语句,带出了一个孩童因彼此竞争而增进友谊,甚至使师长都深层省思的有趣故事。
我的观点

校园中少不了的是下课的喧哗。同学们彼此大叫、大笑、谈心、聊天,从正经的课业,到毫无重点的生活琐事,无一不谈,身为学生的我难以想像不讲话的生活。书中的主角大卫,身处于一群无时无刻不停讲话的五年级学生群中,却因为阅读到圣雄甘地一周里会有一天不说话的习惯,而实行一个勇敢的小实验,进而触发整年级的男女大对决。他们决定两天闭口不言,也因此遇到许多问题:祖母打电话来问好、弟弟的作业需要帮忙、妈妈回家后找人,但自己却在厕所......他们都一一克服,且乐在其中。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问问题的,为了不误到学业,也为了敬师长,他们以三字为回答上限。一整天都不讲话剩下的就是倾听了,倾听季节的歌声,倾听微风的呼唤,倾听那在心头微小的悸动,啊!那将是何等美好的光景!对于此挑战我也颇为心动,但每每下定决心,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却因着同学兴奋的向我分享他的故事,又过于在意同学的感受而破功。
学校里最吵的一群学生安静下来,师长应该要感到欣慰才是,但他们反而比先前更加的生气,因为三个字的答案仍使老师们觉得教学受阻,并要求他们回到"正常"。"正常"是什么?难道是在教室中大声喧哗、上课不停聊天?常久以来学不会安静的"聒噪王",如今终于安静了,现在却希望他们回到"正常"?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课、学生除踊跃回答问题外,口中不再时时充斥着漫天无际的废话,这难道不好吗?
"如果我不想说,就不用说!现在是午餐时间,我们不想说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在校长发狂似的要求大卫和同学聊天后,大卫做出勇敢的回覆。的确,也许上课不适合只用三个字回答问题,但课外时间讲话与否就是个人的自由了。虽然不是很能谅解校长的作法,但在校长愿能教导孩子"在该安静的时候安静,在该讲话的时候讲话。"的目标中,这大大的背道而驰了。
语言使人类比其他物种有更多的能力,藉着语言,人们便能钻研学问、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最重要的是─人们能藉着交谈增进感情。交谈中我们能分享彼此的感觉、想法,多数的友谊、关系也是从交谈中而来,交谈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而,不同的途径却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现今的通讯科技之发达已今非昔比,但人们却因此而渐渐疏离,人人盯着手中那长方形的小小世界,不断的和"朋友"进行对话,殊不知他也许就在面前,却一再的错过,只因大家都不抬头看看这真实的美丽世界,也可能逐步的遗忘和人相处之道,在网路上交谈甚盛的好友,见了面却不知所措,尴尬的错身而过。深怕有一天,人人都不再面对面的聊天、谈心,就算对坐着,也仰赖科技代为沟通。唯有面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才能确实的感受真情的温暖。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29 11:11:1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251.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