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孤独─我看蒋勋孤独六讲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8-29 11:11:11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书中谈"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谈到各种孤独的形式,包括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种,藉由与自己的对话,"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
  作者蒋勋,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现任《联合文学》社长,着有艺术论述《破解米开朗基罗》、诗作《母亲》、散文《岛屿独白》、小说《因为孤独的缘故》等多类书籍。

我的观点

2生而孤独─我看蒋勋孤独六讲

  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多数人持有许多的帐号密码,每一串都是通往自我空间的钥匙,我们拥有了和朋友、陌生人连系的方式,如Facebook、Line等,能将自己当下的心情,或是所到访的角落,都和网路上的大家分享,那么我们的这些举动,是因孤独是人类的本质,所以迫切需要他人的关注,若得不到热烈的回应,就算是一个失败者?又或即使获得了上百、上千的"讚",以及无数的留言,看似是一种对自己所提出看法的肯定,但人类终究是孤独的。书中提到"资讯愈来愈发达,整个社会却愈来愈孤独了",我深有同感,像智慧型手机推出后,许多"低头族"活在虚拟世界里,不愿与他人接触,我想若人类回归最初的农业生活,回到能够平安"活着"就是幸福的日子,这些问题能否随之烟消云散?还是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抽离了3C产品,那些不安、寂寞的感觉,就会一拥而上地使人窒息?

  "我要说的是,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这是蒋勋先生在情欲孤独的部分留下的话。曾经我也是个害怕寂寞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世界的角度也更加成熟时,现在越来越能够享受孤独,却仍然常在被人忽视的挫折感中寻求出口。人类生来就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时常这样想着,一人独处时、在人群中找不到归属的孤独感,那感觉有些苦涩,却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中,对孤独做了更多的诠释。书中谈到"无法仰天长啸",作者保护了看来特立独行的学生,却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他们的孤独感。这让我想起了一部偶像剧"我的自由年代",剧中的男女主角为了大学同学的成绩被蓄意调低,而向学校师长抗议评分不公,却在当时的年代被视为扰乱份子,因此面临遭退学的困境。男主角的父亲是地方上的领导者,种种作为却令男主角不齿,但为了保安女主角,他请求他的父亲以在社会上的地位向学校关说,他那时对自己强烈的愤怒及失望,在读到这个章节后,我更能感同身受。

  书中也谈到"死",谈死亡是生命本质的孤独;谈到生命,无数的问题在脑中盘旋着:是否能活着就是一种意义?什么是所谓"生命的意义"?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着答案,它像是一道无解的题目,似乎永远都得不到解答。

  对我来说这本"孤独六讲"很适合正值青少年的我们阅读,那些我从未想过,也从来不会去费心思考的内容,在深入问题核心后,引导我正视自己的孤独。在不同的年龄层所面对的孤独也不一样,我期望在自己人生中不同的阶段,我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新的见解,进而有新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