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峰之死
- 《读后感》
- 2024-08-06 11:01:42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强•克拉库尔,本书的作者。写下在1996年亲身登上圣母峰且倖存的经历,这场登山夺走了十二条人命,写下这本书并没让强完全遗忘这件往事,他想要读者记住那些梦想家的奋不顾身,和愿意舍己救人的英雄,而不是教人如何克服极度环境、登山的技巧。也要讲述这座世界最高峰极大的魔力吸引了多少野心和商业企图。
我的观点

登山活动在现今社会已不像以往单纯是个人的休闲兴趣,它成了一种使商人营利的新商机。在圣母峰被列为世界最高峰之后的每一年,各个国家的登山爱好者纷纷组成远征队向圣母峰挑战。不论专业登山社的价钱逼近天价,还是有人愿意花这一大笔钱冒着危险登上圣母峰,可能都认为这些人经验丰富,在安全考量上多了份保障,且能带领他们轻松攻顶且平安的下山,但是经验丰富并不代表能够百分之百的确定那未知的一切。
很会游泳的人不代表永远不会溺水,这句话说明了人常因为自傲而轻忽那些基本的细节。像书中为向导之一的霍尔,本身的确是多年的登山老手,却因太过于自傲,认为只要体能、体格好的登山者在他专业的带领下就一定能攻顶,但他似乎不理解意外发生的所有可能有无限多种,何况是在圣母峰这种走错一步就可能致命的危险地点。霍尔的团队外包了当地的雪巴人帮忙煮饭、搬运、架绳,虽然他们到圣母峰八千公尺以上不用氧气瓶的特性让人觉得很可靠,却还是有不少雪巴人葬身于圣母峰中。证明金钱只是个交易物质,不能用来确保你我的性命,且登山这类活动属于自发性的,假设路过的人救你是基于自我的道德感,可能觉得同样是人怎么能见死不救?但假设路过的人没有救你,他们也可能认为你既然决定选择到这危险地带来登山,就是要自己承担所有风险,且也有可能因为救你而使自己也因此丧命。
在八千多公尺氧气稀薄的高山上,想让自己意识清楚都很困难,何况还要有清楚而不能偏颇的判断能力,也许这是造成这场意外的原因之一。眼看天色不对静、地形的极端、氧气瓶逐渐的耗尽,脑海里却只想着攻顶,不只是想完成期待许久的梦想,也想自我证明有足够能力和勇气征服圣母峰,但对于登山客这些想法远远大于自我的安全考量,明明可以预防的事情却都一件件忽略掉,似乎为了要攻顶可以赔上宝贵的性命来换取,也可能登上圣母峰在所有登山爱好者的世界中是种骄傲,可以拿来炫耀的一件荣耀。之中有些国家的远征队,在路程中有人发生严重意外而死亡,不但没有停下回头关心,还依旧坚持的往山顶前进,就是不想因为救援而耽误攻顶的好时机,却不知道前往的目标中的目标是要全部人都活着下山,需要用牺牲换来的登顶成功,这样还算是攻顶的目的吗?
另外本书也提及了环境问题,像扎住的基地营和一、二、三号营,附近不但充满登山者的排泄物气味,又加上用尽的氧气瓶和随意乱丢的垃圾遍布整座雪白闪亮的圣母峰,人们心中只想着登山攻顶,却忘了本身最基本的道德及维护环境的责任,圣母峰也是地球的一部份,是地球供给我们这座山峰,我们应该要爱护且珍惜它,而不是利用它来满足我们自私的欲望。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06 11:01:42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217.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