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时代,最好的自己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8-06 11:01:39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毕业即失业这种说法近年像流行性感冒般迅速扩散。研究所、博士班变成基本学历,为什么优秀学生满街跑,企业却招揽不到所需人才?戴晨志先生看到此风气,认为年轻人应该打造自己的"主要价值"和"附加价值",提升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竞争力。至于"该如何创造?"作者详列了几点大纲并分篇分段详尽说明。内容叙述不时加入自身经历,使得故事具有说服力,并以相对温和的语气题点年轻的毕业生,应当把握时间。勇敢、积极的去做。

我的观点

2最坏的时代,最好的自己

一.训练最好的自己
看完这本书,我惊觉,我们的光芒、竞争力只有目前程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勇气"。过去我们民风保守,学校的课堂不鼓励学生发言,完全变成一种制式化的模式。我们到学校把东西装进脑袋里,可是中间似乎少了"为什么是这样?"或"可不可以是这样?"这种自我问答的思考过程。以致于我们遇到"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时会退缩,在台上会结巴、无法侃侃而谈。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当自己有满腔满脑的想法,得到机会上台却不能流畅的和他人分享,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最有效与别人交流及推销自己的机会。
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到金山参加一个干部训练的研习营队,三天两夜的营队,他们安排了六堂课程,分别请六位讲师为我们上课。这六堂课的内容从活动带领、媒体试读到领导艺术都有涵盖,而这六堂课的共通之处在于—每位讲师都会鼓励并邀请学员上台与他进行对话或是发表意见、看法。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羞怯,不敢说话,但是课程到最后却是每个人踊跃发言、争相举手的景象。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日前我们并不习惯在课堂发言,自从一、两位同学发表完后,举手的人数明显增多,因为我们开始"习惯"这种模式了。所以每个人开始争取上台的机会。在西方教育,课堂很鼓励学生发言、上台报告。所以他们比较少出现结巴、腿软、发抖这类情况。同年纪的美国学生与我们学生,显然前者对台上的一切要熟悉得多。想要别人对你的印象加分,也就是推销自己,除了递名片外就是个人在公开场合的活跃度。在课堂与老师互动;在听演讲时举手发问;勇敢的选择第一排最引人注意的位子;与长官、上司合影时尽力挤向中间的位子……等。往前站,别人才会看到自己,让别人对自己印象加深,总是比被忽略掉要好。
二.最好的年代与最坏的年代
现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也可能是最坏的一年,我觉得求学期间,高中就真的好好唸书,可是到了大学,我想多尝试更多的事情,办活动、玩社团,试着去领导一个团队一起完成某件事,写文章投稿、用相机记录周边的环境,我对自己的期许就是每个明天的自己都要比今天的自己更勇敢一点,傻傻的去做,傻傻的完成每件事,傻傻的犯错然后学习,在研习营的最后一堂课,那位讲师讲的最后一句话我永远记得,他说:"做事可以傻,但不能蠢;勇敢去做,就算留下遗憾,也不要让自己后悔,把错误留给学校,带着实力走出校门,回馈这个社会,饱满自己的人生,大家加油。"讲完就接受满堂喝采,从容下台。可不是吗?学生学习的不该只有课本上的东西,我们最大的权利就是犯了错可以学习,而且会有第二次机会。
三.结论
我们吸收经验,慢慢涵养自己的实力,在毕业的那一刻,我们早已织好自己的翅膀,我们的力量才会被看见。我们渴望力量,渴望在错误中寻找能让自己不断超越自己的养分,期许自己能越来越强壮,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有那份力量去闯,去回馈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