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尊重与关怀
- 《读后感》
- 2024-08-06 11:01:25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图书作者: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擅于用小说处理极具道德争议的题材。
内容简介:为了拯救罹患急性前骨随性白血病的女儿凯特的莎拉,利用医学科技生下与凯特有完美基因配行的安娜。十三年来,安娜不断供应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甚至最后还需使用到肾脏。倍受身体疼痛与精神压力的安娜决定以法律途径控诉父母夺走她的身体使用权。在理性与感性中挣扎并面临自我批判与省思。
我的观点

生命是个循环,由两人相爱、组织家庭到最后结下爱的结晶,展开了新生命的延续。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是自由的、是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生命来到世界上无不是让父母欣喜珍贵的,也是值得被尊重的。
可惜的是,安娜并非在此价值观诞生。要不是为了她那患有罕见疾病的姐姐凯特,安娜的父母也不会用医学科技生下与凯特拥有完美基因配行的她,让安娜注定成为一个器官捐赠者,成为姐姐的药粮。很遗憾,也许必须这么说:安娜并不是因为父母相爱而"出生",却像是被"设计"的:被计画创造出的生命。
站在尊重生命与人性关怀的角度,我个人反对像这种以"救命宝宝"型态创造的生命。安娜一出生就被赋予拯救姐姐的任务,这可能让所有救命宝宝一出生即背负成就另一个生命延续的任务甚于人类对新生生命所应有的尊重,因此宝宝成长的过程就很难避免其内心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存疑。"我要凯特活着,可是我也要做我自己,而不是只做一部分的她。我要有机会长大,即使凯特没有。凯特如果死会是我这一生中最不幸的事;也是最幸运的事。"自从凯特生病之后,这个家每天生活的意义都绕着凯特的病情,少了一般家庭的天伦之乐,看似和平和谐但背后却藏着许多抱怨、忌妒、不平等负面情绪。且安娜从小就得接受许多次痛苦考验,尤其,在捐骨髓的同时会感到非常的疼痛,也会消耗许多体力,但这些往往会被大人们所忽略,因为大部分的他们都把精力放在努力对抗病魔的凯特身上。或许这不是有意的,但我认为这会让救命宝宝产生疑惑:究竟我的存在是为了谁?我觉得安娜是个十分坚强善良的女孩,她虽然时常想着凯特死掉就好了,但却也从不逃避自己的责任。她始终深爱着她的姐姐。接受了凯特的请求,她下定决心提告自己的父母,纵使受到了众多批评与指责,正值荳蔻年华的安娜,和我们许多人一样:对自我、未来、生命都出现一样的疑虑。
另一方面,书中最触动我心的另一个角色,是安娜和凯特的哥哥:杰西。因为基因无法配对、无能拯救自己的妹妹而长年内心感到内疚。其内心的挣扎更是令我同情。把所有注意力和心力都投入在生病的凯特身上的父母,不但渐渐忽略年仅长凯特二岁的杰西,更要求杰西身为兄长应该要更懂事、体谅、担当,还要杰西帮忙照顾凯特和安娜。怎知,杰西也是需要父母的爱和照顾啊!面对每天和死神拔河的凯特,不时病症突然爆发,陪同去急诊室的杰西无能为力,惶恐着度过一次又一次的:"我是不是要失去妹妹了"。不若成为药粮的安娜的倍加重视,杰西因为一份帮不上忙的内疚一再否定自我存在价值,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最次等、没用的孩子,最后自暴自弃,误入歧途。阅读者应该也能理解杰西为什么会喜欢纵火:一方面是希望父母的眼神能够为他而有片刻的降临。杰西的父亲是消防队员,只要有火的地方,他爸爸一定会出现,所以纵火说是杰西对父亲注意目光的一种召唤。安娜的妈妈莎拉曾讲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当你的孩子身在火场,你会想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救他。可你急需依赖你另外一个孩子的导引,因为只有他知道救人的最佳路径。"这就像莎拉对安娜和凯特的特殊情愫,不想失去身边最爱的人,所以想尽办法挽留。虽然莎拉很努力地想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可惜的是,在她坚持让凯特能多活一些时日的同时却忽略了关爱另两位孩子。
这本书不但包含了医学、科技伦理、家庭和青少年的问题。同时,也让我重新思考、审视生命的意义。我始终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由而珍贵的: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贫富贵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尊重与我们共存的生命。,经营我们的人生,活出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此外,我们应该体会家人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常听到同侪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计较父母对兄弟姊妹的偏爱。只是,我们又能理解父母多少?我们能不能深刻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我们对于家人的关怀有多少?在我们的家庭里,是否都能够相亲相爱而紧紧相系?忽略别人的付出与感受是对另一份生命最严重的惩罚:没有人是禁得住被忽略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06 11:01:2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189.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