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捕手读书心得
- 《读后感》
- 2024-08-06 11:01:24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故书藉由一个16岁青少年,霍尔顿,一个满口髒话又会抽菸又拒绝遵守社会或学校所订的规则,以第一人称口述他所处的世界。对霍尔顿而言,大人是个伪君子。整个社会充斥着虚假.霍尔顿并不想同流合汙,于是他选择自己的方式。他拒绝与这虚假的世界沟通,因此他装聋作哑,而经由他自我的放逐,他寻找出自我内心的平衡及答案。
我的观点

当初,阅读此书,基于好奇。好奇本书主角如此反骨,如此判逆。想更进一部窥探主角的内心真正界。于是,我开始沉浸于麦田里的补手---霍尔顿。
霍尔顿16岁,他不屑于伪装,厌恶大人的虚假,他抽菸,说髒话又爱撒谎。更不愿花任何心思于人们规划的所谓正面教育。他---霍尔顿已被三所以上学校退学.其中一所(爱尔顿),霍尔顿更不屑花任何心思于学业上,其因乃是因校长的假仁假义让他非常痛恨,尤其是他的态度好坏取决人们外表的包装。从这儿其实就也可反映我们现今的社会,常常从媒体里,我们会发现人们表里不一的呈现,但我也是16岁我却没有主角-霍尔顿-的勇气去反应或反抗这样的情形,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及醒思。
书一开头,我就非常震惊于霍尔顿的一言一行。我的世界并不存在如此人物,或许换另一个角度说,我一直被教育需有礼貌,需积极进取。相反的,对于学校老师的」谆谆教诲」 霍尔顿嗤之以鼻。对他而言,没有人懂他,大家只是一昧要求及索取。他睥睨所有道岸貌然的所谓学者及教条。似乎于他的世界,他是孤独的。这也包括他与同侪的相处,他并没有所谓的谈的来的知己。从书中一开始,他与室友的相处既可窥究出来,就这一点,我倒是能理解霍尔顿的做法与想法.由于他的方正及真实,使的他找不到有共同喜好的朋友。霍尔顿不愿圆融,不愿社会化,所以,他无形中被孤立了。曾经在我求学生涯里,我也困惑过也曾被师长不公平对待过,只因我不是师长眼中的佼佼者。但我没有像霍尔顿的勇气去对抗,幸运的是,我有陪伴我的家人陪我渡过那一段沮丧期。
由于对现今所处的世界失望,所以他选择前去花花世界---纽约---寻找自我。在那样的繁华城市,霍尔顿放逐自己三天二夜。在纽约,他经历了所谓骯髒的事,这也是使他去思考正反两面的关键。如果,霍尔顿没去体验如此的事情,他永远不能理解人们所谓的正规及人们挂在口中的歪理,也正因为这样的体验,日后安多里尼先生对霍尔顿所说的关于摔马及找出自己心智的理论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让学校、家人头痛的问题人物。他拒绝上学,对师长的劝解莫不在乎,以至于之后他装聋作哑,其实都是他无言的抗议,霍尔顿是个很真诚的青少年,只是他无力去改变现状,诚如书本里所指出,他一直想像着去捉正在麦田里玩,但跑向危崖边去的小孩子,很单纯的他只是想做一个麦田里的捕捉者而已。但现实里他似乎还不够能力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捕手,这也是霍尔顿对他目前于所处的社会,很深的无力感的原因。
霍尔顿,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不然,他并非他表面表现出的冷漠。他常会想起他死去的弟弟,甚至,他常会幻想在弟弟在世时,他能带弟弟去骑脚踏车,这显示出霍尔顿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其次,另一个人影响霍尔顿更深是他的妹妹---菲比。菲比对霍尔顿不掩饰的爱亦是将他拉回正轨的力量,在此妹妹菲比代表的是真诚及不求回报的爱。
看完此书,心情悸动不已,不讶异于20年前这本书会列为禁书,因作着大胆揭发一直存在于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感动于作者运用霍尔顿这样一个角色,写出青少年内心的傍惶与对社会的疑惑,藉由次次的冲突及纽约的放逐,霍尔顿找出他所要的答案。故事结尾我们不知是否霍尔顿返回学校,但我认为这都不重要了,由霍尔顿个人的放逐及妹妹对他爱的呼唤,我看到霍尔顿茁壮成为麦田里的强棒捕手。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06 11:01:2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187.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