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原文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的原文译文、中心思想以及可能的考试题目如下:

原文译文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中心思想

《富贵不能淫》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品德和操守。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坚守内心的“仁”、“礼”、“义”,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他强调了大丈夫的独立性、原则性和坚定性,即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和信念,不随波逐流,不委曲求全。

可能的考试题目

  1. 翻译题

    •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原文

      请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2. 简答题

    •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是如何定义“大丈夫”的?请简要概括。

    • 景春和孟子对“大丈夫”的看法有何不同?

  3. 阅读理解题

    • 阅读《富贵不能淫》选段,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本质区别。

    •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观点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4. 论述题

    •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和实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请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论述。

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富贵不能淫》原文的理解、翻译能力,以及对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拓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