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宋朝重文轻武,长期积弱,饱受外族的侵凌,最后亡于外族之手。南宋朝廷偏安江左,有不少仁人志士起来投身报国,希望光复山河。南宋词作中有不少民族英雄的作品,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脍炙人口,辛弃疾、陆游也有不少作品是写抗敌的壮志。若论到作品的悲壮,当推为宋朝抗争到最后一刻的文天祥。
文天祥是读书人出身,他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即中状元),当时只有二十一岁。当时操控朝廷的权臣耽于逸乐,贪生怕死,文天祥与他们意见不合,因此一直未有被重用,十多年来只被派任一些閒职。到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宋军全线崩溃,朝廷下诏各地勤王。文天祥当时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立即捐献所有家财招募义士,组建了一支万馀人的义军,开赴临安,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由于元军攻势猛烈,义军虽然英勇作战,但也未能挡住元军的攻势。到1276年初,朝廷文武官员纷纷弃官逃亡,当政的谢太后决定投降,便派文天祥到元军阵营谈判。文天祥面见元军将领伯颜时仍坚定不屈,被伯颜拘押。在押解北上途中,文天祥在镇江逃脱,后到福州与被拥立的宋端宗会合。他继续带领义军转战各处,到1278年,在潮州海丰附近兵败被俘。
次年初元军进攻南宋行朝根据地崖山,当时文天祥被拘押舟中,元军将领张弘范迫他写信给宋军主政的张世杰,要宋帝投降。文天祥断言拒绝,只交给张弘范一首自己所作的诗《过零丁洋》,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诗中第一至四句写自己由出仕到参与战事的经历,最后落得山河破碎,身世飘摇。诗的首联回顾自己一生际遇。文天祥以明经科举入仕,开始了官场生涯,至后来因元军逼近,尽散家财起兵勤王,已有四年光景。「辛苦遭逢」表示了自己艰苦经营的仕途,「干戈寥落」显示了当时像他那样投身报国,响应勤王的人实在寥寥可数,也说明了「辛苦遭逢」之因由。
颔联承接上联再作具体的描写。南宋自临安弃守,恭帝被俘,实际上已经灭亡,只剩各地军民自己组织反抗义师。文天祥和张世杰等拥立的端宗赵昱,不久就在逃亡中惊悸而死,真可谓「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转战各地抗击元军,惜势孤力弱,最后被俘。身为亡国孤臣,就像无根浮萍,更遭暴雨打击。
颈联以两个在自己戎马生涯中有深刻意义的地名作为当时心境的写照。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兵败,曾从惶恐滩一带退兵往福建。零丁洋在广东崖山外面,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押送经过此处。他经过惶恐滩时身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惶恐地不知能否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如今经过零丁洋已沦为阶下囚,孤苦零丁,更添悲愤。此联利用「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的多义性,构成重叠复沓的句式,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昔日战败与今日被俘的心境。
尾联借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写出自己誓死不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面对死亡时仍毫不畏惧,只求对得起国家民族,以一片丹心名留史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直抒胸臆,大义凛然,笔力千钧,成为不朽的名句,也激励和感召后世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为理想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