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6-12 16:29:33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近年常驻三地,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人的摄影课。
  作者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如微风吹过麦田。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深坑。

我的观点

2读书心得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他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在〈目送〉这篇写到跟儿子的道别和与父亲的永别。回忆从前,作者的儿子还小的时候,是多么的依赖,小手紧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但是现在小孩长大了,当交换学生要出国,作者在机场送行给儿子的一个拥抱,小孩只是勉强接受。这样的心情我再理解不过了,作者的儿子和我同样是个高中生,对于妈妈的这种道别方式真的感到难为情,我似乎可以理解母亲的心情,有种不安和不舍缠绕在她心上,所以只好勉强接受他的道别,但我想这样被接受的母亲一定会不好受吧!而与父亲的永别,说来真的很伤心,生离死别我也体会过,心如刀割的痛苦,我不想再体会一次。而作者这一段"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又不禁使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别离的画面我不想想像,但却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而〈雨儿〉这篇是在描写作者的母亲,一个患有失忆症的妈妈,作者回到母亲的身边陪他一天,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似乎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其实自己的妈妈患了失忆症难免会有些不好受,讲了一件事情,可能上一秒记忆犹新,下一秒却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换做我是作者,一开始发现自己的妈妈有这种症状,我一定会手足无措,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情,想到以后他可能忘记所有的事情、一切既有的回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就崩溃了,真不敢想像我母亲忘记一切的样子,我不要这样。作者的妈妈真的很幸福,我很羡慕她有作者这样一个无怨无悔的女儿。

  之后的一篇〈爱情〉,让我有个疑问,爱情真的有这么的现实吗?这篇里,作者的儿子──华飞,在学校里,老师教说不要相信"纯纯"的爱,爱情能够长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听到这句话,作者回想当年十七岁的自己,是相信琼瑶的,"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遂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会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烫的疯狂的热情。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的浪漫,纯情而带着会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说实在的,我相信的爱情似乎是介于作者和他儿子之间的,会有激情、会有利益,但最重要的事是,能够彼此支持对方,在对方受挫时当他的依靠,不一定要去渴望他的财富、他的热情,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能够长久的爱情啊!

  而后,〈手镯〉这一篇里,作者文字感动了我,一条巷子,成了一个工厂的手工区,工人里头,有个十六岁的男生,看看他的年纪,其实跟我差不多,我在读书,他却在做工,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读书真的好累,高中生每科都要读,读的有些甚至是自己所讨厌的科目,但是一看到那些从小家境贫困,必须放弃读书自小当起家中另一根经济支柱的人,就发现自己其实是很幸福的,食衣住行育乐样样不缺。文章用字简单,但在字里行间透出淡淡的哀伤,最后一段话"地上一个收音机,正放着哀怨缠绵的粤曲,一只猫,卧着听。"看完之后,我的眼匡泛着泪水,很莫名的,说不出来自己到底在感伤什么,男孩的际遇吗?还是当时香港的状况?或者,是我内心深处无意识的痛。

上一篇
亲爱的安德烈

下一篇
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