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读后感
  • 2024-06-11 09:21:12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西线无战事》作者是德国作家雷马克。年幼家贫; 一次大战时投笔从戎,在战场上五度负伤。1929年出版此书,三年后被纳粹压迫移居瑞士,1970年病逝。内容开头为一位十九岁的学生保罗在学校教师的激励下跟同学莱尔、米勒等参加国民志愿兵,在接受十个星期严厉的新兵训练之后就被派往前线与法军作战,接着***裸的述写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文中写出了一幕幕撼动人心的画面,因此这本书一问世便引起了广大的迴响。

我的观点

2西线无战事

古今历史洪流中有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歌颂战争。而战争的起因,即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战争论者拥护着他们的君主。他们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信奉着强者生存弱者亡覆的原则。为了人类进化,不惜以砲火摧残他们眼中低等卑贱的国家,以干戈毁灭对他们来说愚昧无用的文明。他们也坚信战争会激起人性最真实的面貌,将其洗炼至一个更纯净的境界。唯有战争,人类才能真正透彻的体悟友谊、勇敢、牺牲,净滤掉自私、懦弱、慵懒等天生的人性汙渍;唯有战争,才能创出永传千古的英雄;唯有战争,才能塑造一个民族的先驱、典范。
明显地,《西线无战事》并不讚颂战争,但却也没有斥驳战争。它历历地描绘战争真实的外貌,也将我会战争那模糊的感受清晰地勾勒出一道令人战慄的轮廓。一群刚受完中学教育的小伙子,连人生的青春都尚未享受,便要上战场面对最残酷的生死。营地里匮乏洁净的粮食、缺少舒适安整的床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不仅是战友还有老鼠、蝨子。而战场上漫天飞着乌鸦般的轰炸机,地上跑着如蚂蚁般数不尽的坦克。为保性命只能躲在迂腐臭烂的壕沟中,致命的紧张就如一把带刺的刀在脊髓上削着,头上战机的呼啸如针尖般从耳膜、从指尖、从头皮的每一处刺着。身体仅是一层薄皮,痛苦地伸展着,盖住那简直不能抵抗地、爆发的吼叫。看见的可能是一片弹屑在剎那间撕裂战友的胸膛,接着便是如倾泻的水管般涌出骇人的腥血;也可能看见砲弹爆破将战友的身躯瞬间炸成碎片,尸骨无存。不管眼前的事实是多么残酷,战场上没有分毫能让自己崩溃,只有咬着牙关绷着神经继续撑下去。爆炸、饥饿、死亡;杀戮、击碎、死亡。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是何等的摧残!但他们的命,在握大权策战局的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的贱价! "战争乃是万物之父",这种战争论的思想在书中虽未被提及评判,但阅完此书便知道真正战场上是多么悲苦,理解到战争论是多么的可鄙可笑。残杀的结果并非优越者生存、庸劣者亡败;而是讽刺地恰好相反:健壮青年上了前线送死,懦弱自私的人苟活在局外。何来的洗炼人性?何来的促进进化?只是掌大权者达成功利的手段罢了。大批青壮年的性命就被这样随意掌控着,如棋盘上的小兵小卒,被掌棋者随心操弄着,毫无反抗之力,藉以取得政治利益、满足政治野心。这种踩着人命以获取利益的掌权着,令我作呕也令我愤恨不屑。
庆幸的是,随着科技资讯的高速发展,今日战争的浪潮鲜再刮起,战争这惊心动魄的军事手段也可以说要被封印。现在世界地球村,牵一发动全身,战争绝对是国家间斗争的最后手段。没有人希望再上演一齣大量戕贼生命、永久毁害文明的悲剧。现今能再耳闻战争的内貌,大概也只能从一些年迈老兵中陈旧的记忆与几本回忆录和电影片了吧。